展厅序厅。
展厅内一角。
展厅内一角。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是一座以纪念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它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纪念馆,于2006年10月落成后,成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内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设计建造,以仿古和现代建筑相结合,布局以会师塔为中心,会师楼为参照,坐落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左侧。纪念馆主体为二层、局部三层、半地下式框架结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展厅面积2800平方米。纪念馆共分序厅、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精神丰碑永存四部分,系统地反映了各路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英雄史诗。
纪念馆中陈列着革命文物640件,珍贵文物107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分别是红军党员登记表、文庙供桌、“会宁县苏维埃政府”门匾、“会宁县苏维埃政府”印章、“热烈庆祝红军大会合”标语牌;二级文物22件,三级文物80件。这些革命文物的展出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为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了积极作用。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影像,全面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着力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的英明决策、重要战役和重大事件,真实反映了长征精神在华夏大地上结出的丰硕成果。
序厅部分主要展示大型人物立体群雕《会宁大会师的决策者和指挥者》: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徐向前等九位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领导人,在会宁决策、指挥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历史画卷。还有大型壁毯《万水千山》,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创作并监制完成,主要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环境,用艺术的手法和绚丽的色彩以及现代的纤维艺术结合毛主席的《长征》诗句,诠释了红军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第一部分是“红军长征 北上抗日”主题,以史料、图片、实物形式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的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反映了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的喜庆场景和主要活动。其中大型多媒体场景秀《三大主力会师》,采用了国内一流展示手段恢弘再现了三大主力会师的胜利场景。
第三部分是“长征精神 丰碑永存”。伟大的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彪炳千秋的伟大长征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宣传好、弘扬好、传承好红军长征会师精神,是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职责使命。
纪念馆里的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鲜活的故事,每一位英雄身后都有一段不应被忘却的英勇故事。陈列在展柜里的一把三弦琴、一个军号、一只“枕头”文件箱、一张党员登记表、一张小红军油画、一个牛皮水囊、一件豹皮褥子、一枚会宁县苏维埃政府印章、一份中央致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都记录着红军长征的艰辛不易,更折射出红军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和意志。不仅如此,还有一些遗存物品反映了会宁大会师期间的活动、举行的各种会议等。
“热烈庆祝红军大会合”标语牌
1936年10月,红军到达会宁,在店铺门板上写下了“热烈庆祝红军大会合”的标语,标语牌高188厘米,宽18厘米,重2.42千克,为木头制作。1936年10月23日,红军撤离会宁后,国民党对县城进行了大搜捕,为了躲避搜捕,这块“热烈庆祝红军大会合”标语牌被当地老百姓藏在文庙中。直至1986年5月,会宁县文化局维修文庙大成殿时,在文庙大梁上面发现了这块标语牌,后由会宁县文化馆收藏。1990年7月,文化馆将这块“热烈庆祝红军大会合”标语牌拨交给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2015年6月30日,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将这块标语牌鉴定为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