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表示,从数理角度阐释传统文化经典是探索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新路径。
9月13日至14日,“中国古典学与华夏文明”暨第十届四库学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等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共话《四库全书》活化利用与研究。甘肃省图书馆2028年有望实现《四库全书》数字化,建成检索数据库。
甘肃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克恭表示,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关键通道,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溯阁《四库全书》是中华文化典籍的瑰宝,也是甘肃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从数理角度阐释传统文化经典是探索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新路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要以“大四库”的理念研究《四库全书》。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要以“大四库”的理念研究《四库全书》,加强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推动经典古籍活起来、走出去,有效拓展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谈到,深入系统开展四库学研究,对于厘清学术源流、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在论坛主题报告上,专家学者围绕《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数字化等主题分别作发言。
甘肃省图书馆馆长肖学智说,作为《四库全书》的守书人,该馆责任重大,期待与各位专家携手共话典籍守护,共议文明传承,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论坛由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图书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全国高校古委会《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甘肃黄河书院共同主办。论坛搭建起学术桥梁,呈现四库学研究多元方向与前沿成果,将典籍研究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相结合,拓展学术视野深化研究合作。(文/李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