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博声音 >

【文博声音】甘肃洮砚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马太学:砚遇敦煌

日期:2025-07-30 09:07 来源:甘肃省文化博览局 字体: 分享到:

编者按:2024年9月,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市成功举办。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为使命,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举办了开幕式、敦煌论坛、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招商推介等5个方面的18项活动。本届敦煌文博会是一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盛会,是一次展示甘肃新形象、凝聚发展新动能的盛会,得到了国内外嘉宾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取得了丰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敦煌文博会官网“文博声音”专栏将分期刊发参会嘉宾的精彩演讲和发言,旨在回顾大会盛况、分享智慧观点、延续交流热度、凝聚各方共识。

image.png

砚遇敦煌

甘肃洮砚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 马太学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各类文化资源灿若星河,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孕育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现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洮砚的发展距今约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著名鉴赏家赵希鹄《洞天青禄集》中曾写道:“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除此之外,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著名书法家及历代文人墨客也曾对洮砚吟诗作赋,赞誉尤佳。

2008年,因地处于九甸峡水利枢纽引洮工程上游,属于库区淹没地带,洮砚产地卓尼、岷县、临潭三县7乡23个村近万名群众,整村搬迁安置到了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洮砚制作技艺随之迁徙到美丽瓜州县。瓜州毗邻敦煌,并且瓜沙文化自古就是同一个体系,尤其是瓜州富集的榆林窟等石窟资源,和敦煌莫高窟都属于敦煌石窟系列,是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的代表,在这样的大敦煌文化圈里生活浸润,既为洮砚文化与敦煌文化的交织碰撞创造了有利的区位条件,也为我将洮砚文化与敦煌文化相融相和提供了无限的创意和广阔的平台。

在我上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为工业设计产品外观设计方向,在大学导师的指导与交流下,开始尝试以敦煌壁画等丝路文化元素为题材,以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河砚为创作载体,融合敦煌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制作技艺两种甘肃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洮砚文化艺术品。

我是一名90后的“洮砚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由于父辈所居村落靠近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原石产地,附近村庄世代均以制砚为生,我一出生便与洮砚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幼受父辈制砚文化熏陶,耳濡目染洮砚文化艺术。

2014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我以在校大学生创业的身份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洮砚上的丝路文化”创业项目陆续获得了甘肃省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中国创翼2015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翼奖”“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铜奖”;2021年,获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选拔赛一等奖;2022年,被甘肃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立项支持;2023年,获甘肃省首届“黄炎培”杯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中职组非遗教学成果二等奖、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创业达人”选拔活动暨第二届文化和旅游行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3年度全国乡村文化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同时,瓜州县洮河绿石砚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作为90后的我们正值芳华,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择一事,终一生”,“传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力棒”,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文根据嘉宾在敦煌论坛议题五:国际青年文明互鉴对话会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