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来自各国的1300多位嘉宾应邀出席第三届敦煌文博会会议论坛活动,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围绕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角度深入交流研讨,并在多个领域达成了广泛的思想共识。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人类和平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设置包括3个会议和11个论坛在内的14个会议论坛,内容涵盖文化旅游发展、文化创意创新、丝路文物保护、国际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且特色亮点突出。
1.会议论坛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
相较于前两届敦煌文博会,第三届敦煌文博会14个会议论坛有1300多名海内外嘉宾出席论坛,相对人数最多、规模最高。
14个会议论坛有10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代表参加,各会议论坛中外专家学者汇集一堂,交流探讨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发展经验和问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国际化程度高于预期。
2.会议论坛主题突出,领域涉及广泛
各会议论坛始终秉承主题导向与原则遵循,着力凸显交流互鉴、专业权威、务实高效的核心特色。圆桌会议以“构建合作机制,促进人文交流,推动贸易畅通”为主题,以“突出国际视野,体现国家战略”为原则,围绕文化多样共存、互鉴共进等议题展开讨论,使外交使节、国际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充分发挥;通道与物流专题论坛围绕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突出“共建丝路信息港,共享陆海大数据”主题,为充分发挥甘肃的区位优势,打造立足甘肃,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沿线国家的国际大数据枢纽提供智力支持。
14项会议论坛探讨领域广泛,涉及文化创意创新、知识产权、智库建设、文物科技创新、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汉学文化、文化旅游、国际农业合作、大数据、通道与物流等多方面多领域,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多方面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3.会议论坛演讲嘉宾层次高,确保了论坛的高水平
本次论坛各分项会议精心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主旨演讲嘉宾。与会嘉宾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为论坛构筑了高层次对话平台,促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成果。专题演讲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议题设置精准聚焦行业前沿,案例剖析生动翔实,既有前瞻性战略思考,又包含可操作性解决方案,充分展现了专业研讨的深度广度。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敦煌在沟通东西方的文化、商贸、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区位优势。这些重要嘉宾的交流发言提升了敦煌文博会的水平和规格,推动会议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
4.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宣传效果显著
国内外重点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并持续宣传报道,众多中央媒体、省级媒体的记者应邀参加论坛并对论坛进行采访和宣传报道,与国内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形成强大的合力。
在本次论坛宣传工作中,通过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多维发声。据统计,通道与物流专题论坛相关内容在人民网、甘肃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累计发布报道10余篇,总点击量逾2000万次;国家公园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单日在今日头条平台即实现点击量突破200万次。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传播,不仅有效扩大了本届论坛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全方位展示了甘肃文化资源优势,显著提升了甘肃的文化软实力和区域形象。
本届敦煌文博会会议论坛活动聚焦共商共建共享主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达成了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共识
会议论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思想融汇、感情融通的目的,展示了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现实可能和合作共赢的前景。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认同和高度赞誉。
2.对丝绸之路精神进行了深度阐释和深入交流
各专项论坛围绕“互鉴共进、和谐共生、增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主题,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目的,深度阐释了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涵,为中外参会代表提供了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的高端平台,为增进国家间政策沟通,推动各方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落到实处发挥了积极作用。
3.展示了甘肃的良好形象
本届敦煌文博会的圆满举办,全方位、多维度向世界展现了甘肃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与会外宾纷纷对甘肃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组委会的周到服务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展会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配套服务表示充分肯定。活动期间,“敦煌文博会”迅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既成为群众热议的文化盛事,又在社交媒体形成现象级传播效应。国际媒体反响尤为热烈,经参会国家所属媒体均刊发正面报道,有效提升了甘肃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