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敦煌文博会 > 历届回顾 > 主体活动回眸 >

【首届敦煌文博会】140多位中外嘉宾在论坛会议上发表演讲

日期:2025-02-11 12:02 来源:甘肃省文化博览局 字体:

2016年举办的首届敦煌文博会高峰会议和分论坛、专项论坛,140多位中外政要、专家学者围绕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等主题发表演讲, 85个国家、5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95个代表团、近千名中外嘉宾参加了会议论坛。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式会场 (5).jpg

高峰会议现场

经过深入交流探讨,与会嘉宾在坚持文化多样平等包容、保护传承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产业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也为推动文化交流对话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远见卓识。

主论坛外,首届敦煌文博会设计了五个分论坛和五个专项论坛,每个论坛设计有不同的主题。首届敦煌文博会高峰会议和各项论坛的举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达成了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共识。文博会高峰会议和各项论坛的举办,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思想融汇、感情融通的目的,展示了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现实可能和合作共赢的前景。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的倡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认同和高度赞誉。

刘延东副总理在高峰会议上发表的主旨演讲,阐述了我国发扬丝路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主张。与会各国政要、政府文化旅游部门官员、专家学者发表的演讲,既有思想火花的交流碰撞,又有真知灼见的建言献策,还有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深刻思考,广泛达成了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共识。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式会场(6).jpg

高峰会议现场

二是对丝绸之路精神进行了深度阐释和深入交流。通过高峰会议和各分论坛、专项论坛,140多名中外政要、专家和学者,围绕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以及“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等主题,对丝绸之路精神进行了深度阐释和交流,将丝绸之路的价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09.jpg

分论坛: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现场

4专项论坛四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论坛 (2).jpg

专项论坛: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论坛现场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指出,“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确实是中华民族保持开放进取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文明永葆青春风采的源头活水,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之一”。

摩洛哥国王文化顾问阿祖莱指出,“永存不朽的是带来对话的丝绸之路这一永恒遗产,是丝绸之路而不是地中海造就了世界文明”;“重塑丝路精神,复兴丝路遗产,可以帮助我们在阻止这种全球性倒退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经过充分的交流讨论, 在坚持文化多样平等包容、保护传承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产业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为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是讨论通过并发布了《敦煌宣言》。部长圆桌会议是这次文博会最重要的一个论坛。“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的文化部长或代表参加了圆桌会议,一致讨论通过了《敦煌宣言》。

23个国家的文化部长出席圆桌会议  杜雨林  摄影.jpg

23个国家的文化部长或代表出席圆桌会议

《敦煌宣言》体现了我国的文化主张和文化立场,凝聚了与会国家代表的普遍共识和智慧见解。在敦煌发布这个宣言,意义和作用都十分重大。《敦煌宣言》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合作规划了方向路径,为开拓21世纪“新丝绸之路”奠定了重要的人文基础。这是首届敦煌文博会的最重要、最有深远影响的成果之一。

四是展示了甘肃的良好形象。文博会高峰会议和各项论坛的成功举办,在世界面前展示了甘肃的良好形象。诸多嘉宾在发言中表示,置身敦煌会展中心,仿佛到了广州或者深圳,感觉不到自己在西部的边陲重镇。许多外宾对甘肃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周到接待表示感谢,对文博会的软硬件环境表示满意。

“敦煌文博会”一时间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成为网络搜索的热点,成为社交媒体传播的焦点。境外媒体也竞相报道,据跟踪了解,参会的85个国家均有积极报道,一些世界级媒体都给予高度评价,使甘肃形象的美誉度得到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