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行业交流 >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参加“物的表演——中国皮影戏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日期:2024-10-17 17:10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近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参加由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皮影艺术传承创新研究》课题组主办,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承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间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物的表演——中国皮影戏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多个高校及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陕西省咸阳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参与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聚焦皮影戏表演的相关议题,共22位研讨者发表学术演讲。研讨会围绕“物的表演”这一主旨,分别以“皮影与音乐研究”“皮影的历史与变异”“皮影的表演研究”“皮影的传承与创新”四个不同主题展开研讨。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负责人周琪受邀担任评议人,在论坛上仔细聆听了每一位青年学者的发言,针对不同选题给予相应评议。评议特别强调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认为未来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田野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要收集和整理历史文献,更要深入到皮影戏的表演现场,与艺人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艺术实践。建议青年学者们可以尝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更全面地解读皮影戏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讨论环节,研讨者对各分论坛的演讲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和交流。赞扬了青年学者的敏锐度和新视野,鼓励青年学者要勇于创新,同时也要尊重传统,将皮影戏的古老艺术形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探索出更多符合当代观众口味的表演形式。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青年科研人员赵楠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以《中国皮影表演空间构成及其审美意识研究》为题,从艺人、皮影、影窗、观众四个角度分享了皮影戏表演空间的构成元素及其内在联系的审美特征。提及皮影戏的艺术材料有两个学术话语层面,分别是“器具”和“艺人条件、表演空间”,针对皮影戏表演空间的审美意识展开了介绍,分析了阴阳五行、儒家伦理、宗教哲学等传统美学观念对皮影戏的影响,并解读了皮影戏中光影虚实的意境表达以及意象符号的表达,最后对观众审美心理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皮影戏是情感与文化的传递者,讲述着人类共通的故事与追求。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将继续支持、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各类文化艺术学术活动,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促进学术成果的产出和传播,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贡献力量。(文/图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于哲 中国传媒大学 王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