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敦煌文博会 > 历届回顾 > 第六届敦煌文博会 > 文博声音 >

【文博声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考

日期:2023-12-18 04:12 来源:甘肃省文化博览局 字体:

编者按:2023年9月,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隆重举行。大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聚焦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举办了开幕式、敦煌论坛、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招商推介等30项主体活动,以及多场次的双边会见活动,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展示甘肃新形象、凝聚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文化和经济成果。敦煌文博会官网“文博声音”专栏将分期刊发参会嘉宾的精彩演讲和发言,旨在回顾大会盛况、分享智慧观点、延续交流热度、凝聚各方共识。

图片1.png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王春法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时代命题。早在2013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中办国办2017年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总体安排。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又从两个百年战略全局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这里,我着重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新发展谈几点思考,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双创”既是理论命题,也是实践命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观文化观的重大发展和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历史观文化观一直处于调整适应、变动不居之中。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张之洞等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图存,直到新文化运动中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乃至五四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事实上都是在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下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历史文化历来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但在实践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标准不清、把握不准,中间还走过了一段弯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此后总书记又多次突出强调“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在实践上,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且身体力行地积极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明确提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理论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是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历史奇迹、取得历史成就的总结和提炼,也是对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引和要求,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观文化观的重大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更大空间。

第二,“双创”是全新的文化传承发展机制,既要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活其形,更要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来传其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活的灵魂”。“双创”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激活长期因为人民蒙难、民族蒙辱、文化蒙尘而渐趋势微的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强大精神动力。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最新传播手段与方式方法活其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比如,通过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网络对考古发掘、文物展示、古籍整理、藏品修复等传统文化活动进行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再现和重构,让传统文化更加生动、立体、互动,增强其感染力和影响力。利用电影、电视、动漫等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艺术化、故事化、情感化的改编和演绎,让传统文化更加精彩、有趣、真切。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社区等文化场所,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推广和体验,让传统文化更加丰富、有用、亲近。这样一些方式方法,不仅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变革,也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更加容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要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来传其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下去。在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互相成就的内在机理,揭示了“第二个结合”对于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强调这种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既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三要通过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传其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开来。“双创”既可以创造新的文化载体和呈现形式,也能够创造积累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知识,促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包容,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既有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特点,也有与时俱进、变通适应的特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传承机制发挥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双创”要以深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前提,建立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基础之上。

“双创”的对象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浩大工程,不存在单一形式形态,同时它又是有边界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没有规矩。做好“双创”工作,一是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的、完整地而不是碎片化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学习领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养成坚定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为中华民族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活上更加雄伟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二是需要具有扎实浓厚的文史功底,拥有丰富的文史知识,既能贯通古今,又能深入具体领域,既熟悉历史文献又了解史迹文物,既能通过切段研究深入某一历史时期,又能通过切片研究深入某一具体领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着深刻感悟和准确把握。总书记在敦煌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三是需要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有着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能够结合历史实际和当代实际深入挖掘历史文物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充分运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方法手段,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深刻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创造出全新的知识内容和知识形态,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更是一日千里,这就要求我们不可固守于一隅一时,墨守陈规,而是要及时深入地了解社会需求、群众期待、科技可能,以全新的形态样貌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好地与当代社会实际和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其中,成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乃至形成新的社会规范、兴趣偏好和话语体系。

第四,“双创”是有鲜明导向的,就是推动“两个结合”,服从服务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给我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创造创新的手段还是转化发展的方向都要在尊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不能为娱乐而娱乐。二要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百年奋斗走出的,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现代化。它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的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创新,要求我们既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营养,又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理念,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双创的重要历史使命就是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鲜艳旗帜。三要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保障的文明,是根植中华优秀传统、具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文明,是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致力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经由两创而来,因两创而发展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五,“双创”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种物质载体和呈现形式种类繁多、量大面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要探其源、寻其迹,还要究其理、发其微,需要社会各界各方面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作出努力。

一是要加大引导支持力度,既要在理论研究、思想文化、传媒出版等领域分类指导,又要在历史探索、考古发掘、文献梳理、文物整理、展览展示、传播推介等领域重点支持,还要突出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要提供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支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工作方针,按照“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支持学术界既要在热门领域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同时也要在小众领域照顾到冷门绝学,为“双创”奠定更加坚实的学术基础;三是要开放更多资源,文博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物质载体集中、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更加有力的举措,积极参与到“双创”之中,开放更多资源,支持推出更多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双创佳作。四是要提供更多科技支持,特别是充分发挥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关键支撑作用,创造更多的传播渠道和平台,通过先进技术手段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藏品、典籍里的古老文字、大地上的文化遗产都活起来,让人民群众学习和欣赏起来更喜欢、更便捷,让传统文化看得更清楚、传得更久远、讲得更明白。五是企业要积极参与。双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跨界融合,它不仅仅是一件公益的事情,许多情况下还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分配关系,必须在充分发挥行政体制的指导作用和公益机制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坚决调动激发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融合起来,形成可持续的双创发展机制。

第六,“双创”迫切需要树立新型人才观,不拘一格培养使用破圈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双创”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做好“双创”工作,更好地赓续传统、续写华章,更加需要一大批热爱文博事业、专心文博工作的优秀人才,更加需要一支矢志坚守、同心协力、朝气蓬勃的文博队伍。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按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双创实际、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机制,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一批有恒、有志、有情怀的青年英才,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的研究人才、策展人才、文保人才、传播人才、管理人才,努力出一批名家大师,对内能做领军人物、对外能做文化使者。二要健全激励机制。从事“双创”工作,既要靠事业留人,也要留待遇留人,没有健全稳定的支持激励机制,就不可能建立起高水平相对稳定的双创人才队伍,这个事业的发展既不可能是高质量的,更不可能是持续发展的。在这里,既需要符合实际的大力度经费投入,更需要导向鲜明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待遇上倾斜;三要倡导情怀担当。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讲话中指出,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当中的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樊锦诗先生,择一事、终一生,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坚持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中强调,博物馆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更加宽广博大的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承前人的知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更加积极主动地通过应对时代问题的智慧和探索来创造新的知识,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继往开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根据嘉宾在文化交流与合作论坛(2023)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