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敦煌文博会 > 历届回顾 > 第五届敦煌文博会 > 线上图集 >

【聚焦一会一节·观展】第三届“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

日期:2021-09-23 05:09 来源:甘肃省文化博览局 字体:

1.jpg

敦煌,自西汉以来成为东西客商往来云集的丝路重镇,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这世界四大文化的交汇点,以及儒教、佛教、道教、摩尼教、祆教、景教等古代世界六大宗教的汇合交流之地。

2.jpg

历经魏晋、北朝、隋唐,丝绸之路的千年繁盛带来了敦煌的辉煌。然而自元代末年至明朝,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秉承的贸易、文化也随之衰落萧条,敦煌也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人们遗忘。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藏经洞开造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因于阗国覆灭,当地寺院将一批重要经卷、佛像、幡画藏于原本放废弃文书和旧幡画的洞窟中,并将洞口封闭,后人称之为“藏经洞”。

3.jpg

后因知情者渐离人世,洞中宝藏也随之与世隔绝。直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在16窟甬道发现了震惊中外的敦煌藏经洞(即后来的17窟),诸多珍宝重见天日。洞内藏有公元4至11世纪初的文献、绢画、纸画、法器等各类文物,约计五万余件,其所涉领域之广、学科之博、信息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被称为20世纪中国四大考古发现之一。这给敦煌带来了盛誉,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劫难。

盗宝者纷至沓来,使藏经洞的诸多珍宝流散国外,至今难以聚首,有的甚至已经佚失,难觅踪迹,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既是藏经洞的悲哀,也是当时积弱的中华民族的悲哀。

4.jpg

为了让广大观众在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共同来关心敦煌和全国的其他文化遗产,关注民族复兴与文化根脉的传承,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千秋万代、永相传承,我们策划了“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在2018、2019年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了广泛好评。

2018年,展览荣获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最佳设计奖”,2020年,被国家文物局推介为2020年度100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之一。

敦煌宝藏,作为物质文本虽已流散海外,但其中蕴含的佛教真意和人文精神,永远不会被他人掠夺。不堪回首的往昔已然逝去,中华文明千载永续、生生不息。我们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之心恒久不变,代代相传。

5.jpg

此次展出的“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内容选自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复制了敦煌藏经洞流散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等历代绢画、纸画、麻布画和经卷等各类文物,共150余幅。让珍藏在其他国家的敦煌藏经洞文物以复制的方式回归故里,让曾经的“唯一”,变成一种无处不在的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了解敦煌,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jpg

通过这次公开展示,以期更多艺术爱好者及中外学者欣赏到流散海外的艺术珍品,通过时间隧道,返溯历史,与古人对话,倾听他们的诉说,揣摩他们的艺术,进一步解读国际显学“敦煌学”,从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