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敦煌文博会 > 历届回顾 >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 > 文博声音 >

【文博声音】雒树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构建丝绸之路合作新格局

日期:2019-03-15 10:03 来源: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字体:

QQ截图20190315105655.png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 雒树刚

今天是第39个世界旅游日,又恰逢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举办,用中国俗语说,这是双喜临门。世界旅游日是全世界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者的节日,也是见证世界旅游业逐步发展的重要纪念日。我们在这里举办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也正是探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业提升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知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文化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相生相伴、密不可分,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次论坛以“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共促丝绸之路合作”为主题,探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对于借鉴彼此成功经验、共同推动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此机会,我首先就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与大家分享中国的经验和思路。

中华民族历来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在推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我们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难以触动游客的心灵、带来精神的享受,挖掘文化内涵、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是旅游发展显特色、创精品、提质量的重要途径。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能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有效传播文化价值、人文精神,游客在旅游中不仅能欣赏自然风光,也能领略文化魅力、接受文化熏陶。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必将产生“1+1>2”的效果,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基于上述认识,今年3月,中国政府作出了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的重大决策,对统筹推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行了顶层设计。

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律,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工作理念,对文化和旅游领域双向深度融合进行了战略谋划,并在具体工作中予以推动。

一是促进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加强文化资源普查与梳理,推动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丰富旅游的内涵、拓展旅游的空间。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依托文物资源大力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研学旅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各环节,为旅游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将旅游需求有机融入文物、古籍、非遗保护利用设施的功能设计之中,把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古籍展示馆、非遗传习所等文化场所和文化艺术节庆纳入旅游线路,使其成为游客喜爱的文化体验目的地、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平台。

二是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适应大众旅游时代人民新需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培育主客共享的高品质公共空间。统筹规划建设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公共设施,充分发挥旅游公共设施的文化传播功能和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促进资源共享和整合利用,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支持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村镇和各级各类旅游目的地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在服务好当地居民的同时,结合实际面向游客提供文化服务。扎实推进旅游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秀文化元素和符号融入旅游公共设施、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丰富旅游公共服务的文化内涵。

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融合发展为主线,积极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联动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巩固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通过规划引导、政策保障、项目实施、平台搭建等方式,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鼓励文化企业、旅游企业深度交流对接,调动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引导实施一批对融合发展具有带动性的重点产业项目。推动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支持演艺、影视、出版、动漫、创意设计、工艺美术、节庆会展等与旅游融合,创作生产有利于宣传推广旅游的文化产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化节庆活动、旅游演艺精品、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引导各地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各环节,建设一批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文化小(城)镇,鼓励发展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餐饮、旅游民宿和主题酒店,提升旅游的吸引力、体验性和互动性。促进高新科技在文化产业、旅游业各环节的应用,加快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研发和升级改造。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与工业、农业、体育、健康、金融等领域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拓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空间。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确保市场规范有序。

四是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加强政府间、与国际组织间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推动文化内容纳入旅游对外推广体系,推动旅游品牌和线路纳入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形成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的合力。努力探索文化交流项目和旅游活动融合途径,推动文化交流品牌项目与旅游活动深度结合、旅游推广品牌与文化交流项目有机结合。

以上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些思路和举措,我们希望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期待在座的各位代表、各位专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们知道,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开辟出了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路绵延万里,沿着这条路,中国将丝绸、陶瓷、铁器传到西方,也带回了胡椒、亚麻、香料;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这条路延续千年,留下了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行游中国等千古佳话,成就了敦煌、吐鲁番、喀什、撒马尔罕、巴格达、君士坦丁堡等古城和宁波、泉州、广州、科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古港。可以说,这条路为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几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大批合作项目陆续启动,“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向着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共同目标不断迈进,“一带一路”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逐渐成为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是促进民心相通、拉紧情感纽带的重要途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国际组织在人文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取得显著成效。5年间,中国政府与沿线国家累计签订了政府间文化、旅游合作文件108份,推动建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双边、多边文化和旅游合作机制。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我们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组织举办了一系列文化年(节)、旅游年(节),搭建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了“欢乐春节”“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等品牌活动,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和美术馆联盟。我们还建立了“一带一路”城际文化交流机制,推动福建省泉州市与波兰卡拉科夫市、广东省广州市与埃及卢克索市开展对口交流合作。我们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孟加拉等国合作开展古代丝绸之路遗址考古发掘,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实施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扶持“一带一路”文化贸易重点项目,搭建中外文化企业交流平台,开展一系列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和旅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可以说,“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合作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付出许多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组织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表示衷心感谢!

今后,我们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国际组织一道,秉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原则,不断完善“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机制,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为丝绸之路文化和旅游合作搭建相通之桥,为沿线国家携手发展增添动力之翼,不断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奏响“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新乐章。借此机会,我愿就此谈一谈想法,同各位嘉宾交流。

第一,加强政策对接。我们愿与更多国家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策协调对接机制,深入了解彼此诉求,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政策措施,探索数据共建共享和共同发布机制,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发展融合、利益共享,既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务实合作提供政策支持,也为各国文化和旅游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第二,推进项目对接。我们愿与沿线国家共同推动实施一批务实的合作项目,与更多国家开展“文化年”“旅游年”“文化旅游年”等合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办好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等重点活动,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我们将推动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产业合作项目,继续深化以文化和旅游机构为主体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全面推进世界旅游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建设。

第三,促进市场对接。我们愿和沿线各国共同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深度对接,反对各种保护主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公平竞争,深化信息沟通,扩大文化和旅游领域双向投资和经贸往来,促进市场共同繁荣。我们将积极开展文化贸易,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要素跨国界跨区域合理流动。建议各国继续推进签证便利化,简化出入境手续,缩短交通时间,降低旅行成本,共同营造更加便利的旅游环境。我们鼓励更多国家实施“欢迎中国”项目,为中国游客营造更加便利的中文接待环境,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前往旅游。我们鼓励中国企业与沿线国家企业加强交流对接,促进合作共赢。我们欢迎各国企业来中国投资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和旅游项目,也鼓励中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文化和旅游领域产业投资、公共服务,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注重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第四,推动资源对接。我们愿与沿线各国一起,深入挖掘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内涵,共同开发传承弘扬沿线国家优秀文化、反映沿线国家民众间友谊的文化产品,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探索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统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模式。我们将积极探索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联合申报和研究、保护、利用,在考古研究、文物修复、文物展览、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

第五,强化平台对接。我们愿与沿线各国继续推进互设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并通过举办展会、论坛、洽谈会、座谈会等形式,为文化和旅游领域交流合作搭建支撑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类互联网平台在促进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共同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专题活动。我们愿与沿线各国一起,推动各国企业、机构相互参加各自举办的文化和旅游展会,使之成为信息、资本、人才、技术等交流的平台。今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是中国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行动。我们诚挚欢迎各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政府官员、业界人士、专业采购商等参会参展,分享各国经贸合作商机。

第六,密切人才交流。我们愿与沿线各国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人才交流合作,共同遴选“丝绸之路文化使者”,推进智库学者、汉学家、翻译家、艺术家等交流对话和青年人才培养,开展职业经理人、创意策划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的交流互访,增进互学互鉴与交融互通。在大力培育国内人才的同时,我们热忱欢迎各国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美好的前景,我们愿与各位同仁一道,以文化和旅游的繁荣发展为载体,进一步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倡导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求同存异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交融共存,共同构建丝绸之路文化和旅游合作新格局,以文化和旅游之力促进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本文根据作者在敦煌文博会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