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敦煌文博会 > 历届回顾 >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 > 文博声音 >

【文博声音】郭业洲:面向未来的文明之路

日期:2019-03-12 06:03 来源: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字体:

QQ截图20190312185151.png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 郭业洲

 时值美好的初秋时节,我们齐聚中国河西走廊上的“文化明珠”敦煌,共同探讨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面向未来的文明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对外开放的地区,成为中原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敦煌文化是一种多元、开放的文化,不仅拥有中国西域、青藏、蒙古等地的民族文化成分,也融入了很多来自中亚、西亚等域外地区的文化。这种多彩、厚重而又独特的文化魅力,相信大家从来到敦煌的第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尤其是我们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

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一种“文化经济学”。的确,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时,它便具有突出的文化和历史印记。“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今日身处敦煌,不妨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东西方互通贸易的生动场景:载满丝绸等货物的中国商队从西安出发,一路西行,穿越了如今的乌兹比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最终到达了欧洲的罗马帝国境内。除了欧亚大陆上的“丝绸之路”,后来欧洲人又成功开辟了通向东方的海上运输航线,中国明代的航海家郑和则在15世纪初率领大型船队七次远洋航行,这些努力所共同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将泉州、科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古老港口连接起来,曾经呈现“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盛景。

回望过往,“丝绸之路”实际上是一部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彼此影响的宏大史诗,也是人类勇于探索未知、拥抱“互联互通”的生动文化符号。“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借用“丝绸之路”这一文化符号,它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旨在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推动各国携手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迎来5周年,国际社会对这一合作给予普遍支持和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超出预期、有目共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写入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相关合作协议。在设施联通方面,一批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瓜达尔港目前已具备全作业能力。过去五年,中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1%。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年均增长7.2%。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建设8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24.4万个就业岗位和20.1亿美元的税收,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

当然,“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并不局限于经济合作,在基础设施、贸易、金融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之外,它也强调要推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文化因素、人文交流对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迹写下的感言,还是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发表的演讲,他都阐述了“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道理,表达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理念。在“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民族和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孕育了不同文化,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

很大程度上,文化是民心的呈现,民心是文化的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更离不开文化融通的“软”助力,需要推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倡导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文明互鉴。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文化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古迹或是考古博物馆,文化和文明与当代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任何文明的延续和发展都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应当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共同开启人类文明史的又一个大交流时代。

去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在论坛开幕式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近年来,国际经济、外交和安全形势发生很多重大变化,尤其是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有所回潮,有的国家甚至挑起大规模贸易摩擦,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也值得警惕,人类社会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更为突出,形形色色的“文明冲突论”不胫而走。在这种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开放、合作、包容、共赢,它的进步性、前瞻性进一步凸显。为人类社会总体发展计,为子孙后代长远幸福谋,我们更加需要本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建设“面向未来的文明之路”。

一是要坚持发展优先,落实好相关合作协议,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务实合作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为建设“面向未来的文明之路”构筑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二是要坚持以民为本,确保“一带一路”相关的教育、文化、体育、科技、旅游等方面合作,更加符合民意诉求、民生需要,能够为各国普通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为建设“面向未来的文明之路”打牢社会民意基础。

三是要坚持理念先导,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面向未来的发展理念,倡导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拓展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为建设“面向未来的文明之路”不断增强创新动力。

四是要坚持久久为功,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成效往往难以“立竿见影”,我们要循序渐进、相向而行,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一带一路”的“文明之路”工程,各方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强化共同担当意识,履行好各自的责任义务。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过去5年,“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基本架构与合作机制已经建立。如今,“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从泼墨挥毫的“大写意”转变为精谨细致的“工笔画”,“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有力的文化支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交融将成为“一带一路”工笔画的重要底色。

我期待今天与会的各位政要、专家学者和文化界、企业界、媒体界有识之士能够深入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索如何建设“面向未来的文明之路”。让我们在敦煌这样一个世界文明交流的胜地,为绘制“一带一路”工笔画添上精彩一笔!

(本文根据作者在敦煌文博会“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论坛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