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龙: 纪录片应当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文脉
“纪录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脉、文明发展、文化进步的重要载体,应以弘扬民族脊梁和不朽壮举为创作源泉,不断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重大理论文献片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德龙说。
翠花:语言是中国纪录片“走出去”最大的障碍
波兰人,北京新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翠花说,现在很多影片走不出国门,很大程度上跟它的翻译有关系,译制环节做不好,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海外观众认识它的机会。
严朝锦:纪录片成就了《旅游卫视》
“《纪录中国》栏目开播以后,《旅游卫视》收视和时段排名都得到了增长,这个成果也表明《旅游卫视》在纪录片模式方面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旅游卫视》副总监严朝锦说。
张啸:国际合拍片承载中国立场、国家意志
“传播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必须肩负有效传播的使命,如国际合拍片,必须要承载中国的立场、中国价值观、中国的国家意志,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国际合拍部主任张啸说。
王雁:以内容为王,方可讲好影像故事
“不管跨境传播如何风云变幻,最终还是要以内容为王,以内容为核心,才有可能创造出全产业链的机会。”福斯传媒集团中国区节目及制作总监王雁说。
彭辉:纪录片是国家永恒的记忆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国家的记忆,因为相册是可以丢失的,而记忆是永恒的。”国家一级导演、国际评委彭辉说,纪录片就是要用它特定的属性表达一个故事。
朱建军:好的纪录片须切中观众的情怀
“纪录片《金城兰州》为什么会深入人心,那是因为它有着精良的制作、明晰的结构、深沉的思索、艺术化的叙事手段以及那弥足珍贵的情怀,一种家乡的故土之情,正是这种温暖柔软的东西让观众一再动情。”兰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建军谈到《金城兰州》的创作特色时说。
何苏六:淡化行业 拥抱跨界
“从创作的角度,你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行业内部,而是应该拓展出去,把行业观念淡化。”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何苏六说。
改革开放四十年优秀国产纪录片目录
70年代代表作品:
《说凤阳》
80年代代表作品:
《话说长江》、《让历史告诉未来》、《莫让年华付水流》
90年代代表作品:
《望长城》、《远在北京的家》、《邓小平》、《毛泽东》、《新中国外交》、《毛毛告状》、《沙与海》、《周恩来外交风云》
2000年代代表作品:
《故宫》、《平衡》、《大国崛起》、《复活的军团》、《我们的留学生活》、《海峡两岸》、《迁徙的人》
2010年代代表作品: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乡村里的中国》、《河西走廊》、《五大道》、《第三极》、《人间世》 、《中国人的活法》、《超级工程》、《大国工匠》、《绝境求生》、《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辉煌中国》、《一带一路》、《筑梦路上》、《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航拍中国》、《本草中华》、《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