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敦煌文博会 > 历届回顾 >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 > 新闻报道 >

文博人物丨十年影雕《红楼梦》,一朝参展文博会

日期:2018-09-30 11:09 来源:兰州日报 字体: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的第二天,记者来到了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几经问询找到了位于文化艺术馆负一层10号展位的陶世清老人,同时也见到了陶老用十年时间完成的一套影雕工笔作品——《红楼梦》。

微信图片_20180930113935.jpg

这组作品分9大版块,每个版块又分3至4个故事画面,共计32个故事。每个版块都是在1块长1.4米,宽0.5米,厚0.016米,重约40公斤的蒙古黑石材上雕刻而成。整个作品360多个人物以及所处环境的桌椅帷幔、宫灯屏风,还有亭台楼阁、花草鸟兽无不栩栩如生,精致入微。因此陶老这套作品也被称为真正的“石头记”。

一朝着迷,苦练影雕

陶世清老人是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人,出生于1949年,如今已经69岁了,记者在本届文博会场馆见到他的时候,他的脊背已经弯曲,头发也几近花白,但再瞧一瞧展馆里那九块影雕作品和慕名而来的观展人群,陶老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陶老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自幼喜欢书画,后来有了照相机,他又爱上了摄影。2000年,50多岁的陶老和朋友去福建旅游,第一次见到了影雕作品,影雕是采用墨玉、蒙古黑石材、山西黑等灰白色石材,经过水磨抛光后,在磨光面上把要雕刻的图像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针一样的细小合金钢头工具,通过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和虚线变化而表现图像。影雕既有摄影光学同等艺术效果,又能体现绘画笔触技法,独具艺术神韵。陶老对影雕艺术便就这样“着了迷”。

陶世清老人说:“南方有这样好的东西,咱们都没见过,我就想去学一学。”但当时的陶世清已经五十多岁了,没有人愿意收下他这个“高龄徒弟”。于是,陶世清就待在一旁观摩学习,他将每个步骤都看得仔仔细细,看师傅们是如何处理画面的层次和人物的表情。十几天后,陶世清回到了兰州。

回来后,陶世清他一边在石材上练习影雕刻法,一边通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同时搜集有关《红楼梦》的人物绘画、连环画等,积累素材。最终把《红楼梦》精选为三十二个主要故事情节,二十八个人物画面。故事从黛玉别父进京开始,因没有真正上手刻过,只能用复写纸复写上去再进行轻点定位画面轮廓,“这个办法是原始的,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办法。”陶世清对记者说。

十年圆梦,不负韶华

兰州皋兰什川镇以古梨园最为有名。陶世清就这样一边操持着自己的梨园,一边进行着影雕工笔《红楼梦》的创作,坚持每天创作4个小时,每个版块耗时接近一年。“我的父亲是一位很有毅力的人,自从开始刻,就没有一天停歇,就连大年初一都要刻完当天的才肯休息,现在他完成了他的梦想,我们做儿女的又替他高兴又心疼。”陶世清本次文博会参展是由儿子陶少国陪同前来,记者采访时他对记者这样说到。

 十年过去了,2013年年底,影雕工笔《红楼梦》九大版块全部完成。主要故事情节及人物画面,以生动直观的艺术形式在石头上刻画出一幅幅情景交融、栩栩如生的画面,陶世清也成为了影雕石刻《红楼梦》第一人!

微信图片_20180930113953.jpg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选《红楼梦》?陶世清老人这样回答:“《红楼梦》是我们国家四大名著之一,全世界现在有100多个国家的人在阅读《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衍生出了‘红学’,是得到世界公认的一部文学巨著。我个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我很喜欢读《红楼梦》,已经把它读进了心里。”,“《红楼梦》刚刚创作完成时叫《石头记》,影雕也是在石头上的艺术。”陶世清说。

在创作的十年时间中,陶世清反复研读《红楼梦》,用心去感知人物性格特征,并且翻阅了大量的美术书籍。为了记录雕刻时候的想法,他将创作每一个“单元”故事的想法都用笔记录下来。伴随着影雕《红楼梦》作品的诞生,十万字的雕刻笔记也成为了陶老这十年如一日的缩影。“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一日,初冬的第一场雪来的不早也不晚,不是很厚,大概一指左右。今日起开始刻痰盂部分,痰盂的原料不知是瓷制还是铝制无从得知,按年代推应该是瓷制品。十一月三日,刻周瑞家的,在书中写的她的年龄,面容刻的稍有点年轻,她的实际年龄应该在四十到五十岁之间,她属于操心之命,故将头发刻的有点黑中带白……”。陶老一直相信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参展文博,传承文化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句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的感受如今也是陶老的创作感受,他用十年,为世人留下了这么一套宝贵的作品。2018年,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召开前,陶世清老人在政府的帮助下,申请到了参展资格。9月27日,随着本届文博会的开幕,陶世清第一次带着这套作品参加了敦煌文博会。“文博会已经召开了三届了,今年终于成功的参展了,我不求别的,我只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影雕这门工艺,了解《红楼梦》,把这些民族瑰宝传承下去。”陶世清在展馆里,对每一位来参观的人介绍影雕,介绍红楼梦,这样的话他不知已经说了多少遍。记者到展馆的时候,参观的人无不对陶老的作品感到震撼,当询问过影雕作品的创作过程后,更是被陶老的毅力和精神所折服。“高手在民间,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十年磨一剑’也不过如此吧!”一位东北鞍山的游客这样说道。

细观陶老作品,十年的创作之路清晰可见,手工影雕工笔构思创作的艺术性已经达到一个很高水准,构图比例协调,布局点缀得当,黑白明暗分明,造型线条流畅,人物形态各具特征,一笑一颦,一泪一涕,一举一动无不栩栩如生,在影雕类作品创作中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如今,陶世清已经不再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已经是一位“工匠”、一位“艺术家”、一位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持有者,更是一位文化的“传承者”。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安 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