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岩石密码——白银黄河岩画展”在兰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三个月。

我国岩画分布广泛,各地风格迥异。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历史印记,白银黄河岩画是先民留存于世间的“石刻文献”。白银地区黄河岸边的岩壁上现存21处岩画遗存,这些镌刻于岩石之上的古老印记,以粗犷而灵动的线条,记录了几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图景,既展现了“以石为笔”的生存画卷,更成为黄河文明在白银大地留存的珍贵文化密码。其内容以动物、人物、狩猎等图像及符号为主,生动呈现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浓缩着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与思想信仰,为洞悉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与文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展览精心遴选近60件岩画拓片及原石,以景泰、靖远、平川等地的岩画遗存为核心,沿空间脉络展开叙事。展览创新采用“图片展示+原物拓片+场景复原+仿制凿刻”的多元表现形式,辅以详实的文字描述与丰富的互动体验,从文化、艺术、美学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解码白银黄河岩画这一独特的文化语言。展品涵盖了奔跑的猎狗、鹿、大角羊等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也包含拉弓射箭的人像及疑似文字雏形的符号等,其中不乏氏族图腾崇拜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珍贵遗存。

据了解,甘肃黄河沿线已发现200幅左右岩画,白银黄河岩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年代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生产方式和地理变化提供了形象史料。此次展览的举办,既是对黄河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更是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岩画“活起来”的具体举措,为公众搭建起与远古文明对话的桥梁。

本次展览由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市博物馆、白银市博物馆及靖远县博物馆承办。
记者 周言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