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文化馆协会和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甘肃省文化馆、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武威市农业农村局、凉州区人民政府、武威市文化馆承办的全省“四季村歌”集中汇演系列活动在武威市凉州区金沙镇成功举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吕兴来出席活动并讲话,武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陆世平出席活动并致辞。各市州文旅部门选派的16支“村歌”团队228名演职人员参加系列展演,30余支“网络达人”团队直播相关活动,当地干部群众、游客4000余人观看演出、参与系列活动。

汇演活动以“繁荣乡村文化新生活,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为主题,通过开展“金秋乡韵 舞台华章”“乡村之声 荟萃展演”“天马故里 景区快闪”“乡村之声 探讨交流”“陇品推荐 达人助农”五大板块联动,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升全省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参加汇演的团队,在各市州遴选推荐的58支优秀“村歌”队伍中选拔产生,擅长演唱本区域代表性民歌,地方特色鲜明、广受群众喜爱、适合新媒体传播推广。二重唱《龙头琴礼赞》、歌伴舞《十二属相》、乐队《道情声声吼破天》《大眼睛》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让观众感受到民族风情大观园的别样之美;男声四重唱《甘谷辣椒情》、表演唱《嘉有烤肉》《幸福秧歌扭起来》、歌伴舞《门前有条幸福路》唱出了陇原百姓对家乡的挚爱眷恋,舞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新憧憬;独唱《心在陇原走》《美丽的家乡》、二重唱《走进新农村》《东铺美丽的地方》、歌伴舞《马踏飞燕的地方》、联唱《会宁民歌》沉浸式引领观众走进歌者家乡,感受如意甘肃多样的诗和远方。同时,参加汇演的团队还分组赴武威雷台、文庙、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景区开展了快闪活动。

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四季村歌”“村”字头群文品牌活动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了全省“四季村歌”启动仪式和全省“四季村歌”汇演示范展示活动,全省各市(州)县(区)文旅部门、文化馆(站)指导举办村歌活动690余场次,创作村歌作品200多首,1350余支村歌团队坚持常态化演出,线上线下惠及民众380余万人次,极大丰富了全省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活动开展以来,武威市坚持广泛开展与集中展示相结合、唱响“村歌”与游购乡村相结合、线上互动与线下展演相结合,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特色“村歌”活动。通过搭建“希望的田野 欢唱的舞台”“我的乡村我的歌”“唱响村歌 聆听故乡”“大地欢歌唱乡村 田野新风赞生活”等村歌展示平台,贯穿全年组织广大基层群众传唱优秀歌曲,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推出“唱着山歌去旅行”旅游线路,促进乡村文旅消费,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武威市文化馆依托公共文化云平台设立“村歌”活动专区,联合抖音、快手、微博、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上线“村歌”专题,组织线上音乐会、直播互动等活动,通过开设话题、连麦、同曲填词等多样形式吸引网民参与,广受群众赞誉,打造出武威“四季村歌”独特品牌,大力提升了地区公共文化数字服务新能力、新水平。

吕兴来在讲话中指出,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以“村歌”为主题,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组织田野音乐会、露营音乐节、艺术课堂、群众歌咏展演等乡村音乐活动;鼓励创作展现和美乡村的“村歌”,开展“村歌”传唱活动,深入挖掘陇原乡村的音乐资源;推动“村歌+旅游”融合发展,开发文化体验游项目,促进乡村文旅消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能力。在“村歌”活动组织中,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活动内容审核,完善活动场所应急措施;要坚持勤俭节约,广泛组织发动乡村歌唱团队参与展演,引导“村歌”活动文明开展,突出热在基层、热在群众;要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媒体资源,发挥行业宣传矩阵作用,通过专题、专栏、网络直播等方式展示推广;要加强与新媒体、自媒体合作,用好短视频平台,通过设置话题等多种方式让群众参与;要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收集活动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等),遴选活动典型案例,打造甘肃村歌样板。
国家公共文化云、甘肃省公共文化云、视听甘肃、微游甘肃、市县融媒体、网络达人等平台和自媒体直播了活动,传播量超300万人次。20余家央媒、省媒报道了活动。(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