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千年非遗技艺在方寸杯垫间绽放华彩

日期:2025-10-29 17:10 来源:观澜新闻 字体: 分享到:

10月29日重阳节,甘肃省博物馆的活动室内暖意融融,孩子们的欢呼与金属丝线的细微碰撞声交织,一场名为“指尖珐琅·杯盏生光”的掐丝珐琅杯垫非遗体验活动正热闹进行,让千年非遗技艺在方寸杯垫间绽放出别样华彩。

活动伊始,省博社教老师巨佳鹭以“认识中国瓷器——景泰蓝”为主题开讲,瞬间拉近了观众与非遗的距离:“大家常说的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可不是瓷器,它是明代景泰年间成熟的特种金属工艺,因那时的成品多以鲜亮蓝色为主调,才得名‘景泰蓝’,堪称古代的高定工艺!”结合丝路文化背景,老师将掐丝珐琅的历史渊源、工艺精髓娓娓道来,台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听得入了迷。

“现在,我们就用金丝当笔、釉彩做墨!”讲解结束后,实践环节成为全场焦点。桌面上,铜线、彩砂、封层胶等材料整齐摆放,参与者们化身“非遗手艺人”,跟着老师一步步操作:取一段细软铜线,指尖翻飞间弯折出流畅线条,沿着画好的图案轮廓精准粘贴;随后舀起各色彩砂,小心翼翼填充进纹路空隙,红如玛瑙、蓝似宝石的砂粒在杯中轻轻晃动,落下时便勾勒出鲜活图案;最后涂抹封层胶,为作品穿上“保护衣”。

“铜线要捏紧,可以分段立着勾勒图案。”“彩砂填的时候别堆太厚,均匀覆盖就好。”社教老师穿梭在参与者之间,手把手指导每一个关键步骤。现场时而安静,只有铜线弯折的细微声响。时而响起阵阵交流声,有人请教图案设计,有人展示自己刚填好的彩砂,小小的工作台前,每个人都专注又投入,任由千年非遗技艺在指尖慢慢“绽放”。

“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掐丝要这么细致!”市民卢亚帅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捧着自己的作品,小朋友成就感满满,小手捏着铜线时格外认真,连细小的弧度都反复调整。“不仅孩子玩得开心,我也真切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景泰蓝、爱上掐丝珐琅,把中国的非遗好好传承下去。”

“将中国的国瓷景泰蓝和非遗工艺掐丝珐琅结合在一起,让大家既体验了非遗工艺,也能将制作好的杯垫用在实际生活中,让非遗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省博社教老师巨佳鹭在接受采访中表示。(记者 周言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