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且以诗意共远方——武威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日期:2025-10-15 15:10 来源:甘肃日报 字体: 分享到:

在武威,你能看什么,听什么,玩什么?

可在历史传承中,聆听丝绸之路上的马蹄声声,领略沿途风景的自由灵动;

可在时尚新潮的文创产品中,感知新时代武威的城市脉搏,品味古韵与现代的多元碰撞;

可在绿水青山的无限风光中,观赏“山开地关结雄州”的雄伟气势、“细草柔荑平铺茵”的旖旎景色……

武威南城门。

今日武威,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打造“文化旅游大景区”增长极,锚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旅游目的地目标任务,真抓实干,积极作为,推动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

国庆中秋假期,全市交出了一份“人气旺、体验优、口碑好”的文旅答卷,省外游客占比达48.6%,陕西、四川、青海等地游客增幅显著,武威“双节”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民勤县通航乐园热气球嘉年华活动现场。

夯实产业根基 提升发展质效

四大游乐板块错落有致,人行步道串联起过山车、海盗船、球幕影院等40余项特色游乐项目,游客服务中心、超市、A级旅游厕所、高标准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分布科学合理……走进位于凉州区怀安镇的武威欢乐世界,一座加速成长的欢乐之城已然显现出清晰轮廓。

“欢乐世界建成投运后,会成为集游乐体验、餐饮休闲、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带动全区乃至全市文旅产业生态的完善,真正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城’。”项目负责人说道。

武威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引擎”。今年,实施文旅项目67个,推进前期项目9个,完成投资12.18亿元;开展文旅产业链招商引资洽谈推介活动40场,签约项目50个;新成立旅行社6家,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而如何让文化和旅游更好释放消费潜力,更好服务美好生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则显得尤为重要。

争取各类文化经费补助3138万元,推进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达标建设,实施国球两进、多功能运动场等项目120个,新创排《天梯月影》《新凉州词》等文艺节目,开展送戏下乡、秦腔折子戏等公益性文艺演出300余场,举办陇港澳台青少年足球友谊赛等赛事活动81项,吸引参赛选手及观众超5万人次……武威市加速推进公共服务融合,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武威河西都会夜景。(资料图)

深化业态融合 激发消费活力

夜幕下的河西都会景区流光溢彩。作为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地,这里正通过“科技+文化+商业”的融合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体验。

实景搭建的凉州市集里,身着汉服的游客们借助AR技术体验古代宴饮和西凉乐舞的雅趣,营造出古今交融的独特氛围。将历史元素融入现代光影技术,在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传播丝路文化,带动周边产业同步增长。

这一鲜活场景,正是武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发展新空间的生动注脚。

游客在武威雷台景区参观游览。

跨界融合成为新亮点——雷台、文庙等景区与网游跨界联动,天梯山石窟全息投影、博物馆VR真人讲解等智慧应用让文物“活”起来,冰沟河5A级旅游景区申报创建稳步推进,哈溪十六号院子获评国家甲级民宿,8条线路入选全省乡村研学精品线路。

文创产品研发向新而行——实施文创研发及融合业态拓展项目,计划研发AI数字文创产品5种、AR数字文创产品20种,举办第三届“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暨促消费展销活动,征集文创作品200余件。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相得益彰——高质量推进全国文物“四普”工作,新发现文物线索69个;开展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21项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200余场,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中焕发新生。

天祝县阿尼嘎卓帐篷城。

创新营销推介 扩大品牌影响

酒香也需勤吆喝。

“来到武威,定有梦与美景;畅游武威,便是诗和远方。”在“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上海专场推介活动上,武威携千年丝路风情与现代发展活力精彩亮相。

沙漠、雪山、森林、草原等众多美景在大屏幕一一闪现,展示区内非遗产品、文创作品、特色农鲜产品琳琅满目。嘉宾们或品鉴武威葡萄酒、品尝特色果蔬,或聆听工作人员讲述“马踏飞燕”的历史故事,沉浸式感受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独特魅力。

“武威的西瓜特别清甜、水分也很足,人参果也特别好吃。”上海市民李玉霞在尝过武威特色后不禁感慨,有机会一定要去武威旅游,看一看当地的自然风光、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蕴。

武威市创新营销方式,扩大文旅宣传营销声量,“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旅品牌愈发闪亮——

线下,高水准举办“如意甘肃·山河共秀”文旅创作者大会活动,启动“丝路文旅新媒体共创计划”仪式,赴西安、太原、天津、长沙、成都、上海、北京等地区开展推介活动,积极参加第四届“四省十二城”区域文旅联盟大会、敦煌文博会等活动,全方位展示武威丰富的文旅资源。

线上,开展“跟着节气游武威”直播80余场,拍摄发布创意短视频560余条,总播放量达9400万次,拍摄制作以武威文旅为题材的AI微短剧10集,用科技手段讲述新时代武威故事,发起“网红打卡地”评选,雷台铜车马、文庙“网红猫”等9个点位成功“出圈”,相关话题总曝光量突破2亿次。

武威文庙景区国庆主题音乐会演出现场。

打造文旅高地 释放消费潜力

强大的宣传声势直接转化为市场热度。国庆中秋假期,全市以“文化为魂、活动为媒、服务为基”,激活五凉文化、汉简文化等资源宝藏,文旅业态之丰富、消费活力之旺盛,令人瞩目。

全市文博场馆、重点景区与公共文化空间联动补位,演绎古今对话,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

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在南城门楼举办赏月盛宴,文艺工作者现场题字作画,《西凉乐舞》与凉州条子武术非遗表演轮番登场;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里,“童心迎国庆”研学活动与汉风舞蹈演出相映成趣,投壶、射艺等游戏让游客秒穿千年;

武威市博物馆的手工团扇制作活动人气爆棚,3D古凉州城动画展区成为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点”;

文庙景区状元巡游、非遗展演好戏连台,巨幅画卷共创与红歌竞答活动点燃游客爱国热情……

三县一区则各展风姿,以独特地域风情酿造节日佳酿——

凉州古城墙下,南城门广场的“月满华诞”惠民演出与明清街夜市交相辉映,游客们在品尝地道凉州小吃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古城夜晚的独特韵味;

古浪沙漠中,西凉女国景区的星空下回荡着激昂的红歌大合唱,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沙画娓娓讲述三代治沙人用生命浇灌绿色的感人故事;

民勤大漠深处,苏武沙漠景区的实景剧《梦回沙窝窝》将漠上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东安集大舞台的曲子戏座无虚席,尽显深厚民俗底蕴;

天祝高原秘境中,冰沟河景区以天池为镜,映照雪山圣洁,精心打造高原星空露营,游客围坐篝火仰望璀璨星河,徒步线路引领大家穿越森林,在云海翻涌处收获难忘的高原记忆。

当文化的馨香在夜色中弥漫,游客的笑声在古城回荡,武威以最温暖的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古浪南部山区美景如画。

武威市构建起“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县区落实”全方位保障体系,文旅、商务、公安、卫健等多部门协同联动,3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在各大景区、交通枢纽设立“文旅志愿服务站”,累计服务游客超15万人次。同时,结合订房情况和游客需求,储备预备房源1200余间,确保游客入住无忧……点滴细节里的“宠客”之举,尽显武威人民的热情好客。

从千年丝路的商埠重镇到活力迸发的开放新高地,武威正以厚重文化为底蕴,以创新融合为路径,围绕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在产业提质、业态融合、宣传破圈上持续发力,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天马行空·自在武威”的四时之美正待君来。武威,期待与大家再次相逢,在祁连的雪线下,在古城的月色中,在可口的美食里……续写旅途精彩。(文/金奉乾 包雨纯 图/金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