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鸣沙山的余晖隐入戈壁,月牙泉边灯光次第亮起。沉淀千年丝路文明的敦煌,在夜色中奏响现代与传统交融的新乐章。敦煌的夜晚,既有市井烟火气,又充满了文化韵味,完善的服务体系、坚实的安全保障与开放的国际视野,共同勾勒出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晚8时,敦煌夜市的烟火气弥漫整条街巷。手工地毯、敦煌彩塑复刻品摊位前,游客驻足挑选,胡杨焖饼、杏皮茶的香气扑鼻而来。不少摊主用英语、韩语热情介绍商品。“现在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学双语能更好地和他们交流。”敦煌夜市非遗宋锦手工艺品店店主笑笑的话,道出了夜市的国际化变迁。
敦煌的夜,可喧闹亦可静谧。在敦煌书局,来自辽宁沈阳的游客于青玉和家人漫步书香世界,在书页翻动间享受慢时光。《乐动敦煌》演出剧场内,氛围截然不同。当逼真的怒目金刚突然跨出,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呼。演出结束后,游客争相与伎乐师、金刚力士合影。剧场外,上元雅集、上元市集人头攒动,霓虹闪烁中,趣味杂技表演吸引大批游客驻足参与,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的独特韵味。
“《乐动敦煌》2025年1月至9月演出800场,接待游客超31万人次。”乐动敦煌营销推广中心副总监王琦给出的数据,印证了文化演出的吸引力。
晚10时,鸣沙山万人星空演唱会落下帷幕,月牙泉边的游客仍意犹未尽。来自韩国首尔的金米妮笑着说:“这是我第二次来敦煌,我喜欢这里的夜晚,更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
夜间经济的繁荣还得益于城市建设的持续升级。近年来,敦煌市投入超10亿元改造提升夜市周边道路、停车场和公共卫生间,新增夜间照明设施2000余处,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敦煌古城等重点区域设置多语言标识牌500余块。其中,秦州户商业街堪称改造典范,统一规划建筑外立面美化、灯光亮化升级及门头牌匾,将“九色鹿”“飞天”等敦煌壁画经典符号融入街区,打造出兼具历史纵深感与视觉艺术性的特色消费场景。
业态培育同步发力。“敦煌集”非遗文创集市吸引30余个非遗手工艺摊位入驻,建成8个非遗工坊,强化文化内核与产品附加值。“敦煌食局”顺利开业,汇聚上百种特色小吃。“敦煌净界”集成旅游咨询、文化展示、游客休憩等多元功能,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服务。
安全是夜间经济的坚实保障。敦煌市公安局组建“夜间巡逻专班”,投入无人机、移动警务车等设备,在夜市、景区等人员密集区域开展24小时巡逻。
“我们联合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建立‘15分钟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游客遇到消费纠纷或安全问题时能快速得到处理。”敦煌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贾建华说。
据敦煌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敦煌市夜间旅游矛盾纠纷投诉量同比下降15%,游客安全感满意度达99%以上。
如今的敦煌,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2024年,敦煌莫高窟与法国卢浮宫、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开展文物保护合作,联合举办“丝路文明对话展”;开通至乌鲁木齐、西安的“丝路旅游专列”,并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立旅游合作关系,吸引更多中亚游客前来。2025年,敦煌市进一步优化国际旅游服务,将建设3个多语言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推动莫高国际机场开通至曼谷等城市的国际航线。
凌晨时分,敦煌夜市的游客陆续散去,“敦煌净界”的灯光仍亮着,工作人员调试空气净化设备;30公里外的莫高国际机场,敦煌边检站的移民警察正再次核验入境游客的身份信息。
从夜市街巷到文艺剧场,从鸣沙山下到机场口岸,这座“不夜城”的忙碌从未停歇——它既守护着千年文明的根脉,也在日夜书写着现代文旅发展的新故事,等待更多人前来探寻这份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酒泉融媒记者 王明玲 钱 霄
通讯员 张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