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原的腹地,陇中山脉蜿蜒起伏,孕育出了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定西。这里不仅有沟壑纵横的壮丽地貌,更沉淀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民俗,作为一方水土最生动的记忆,正是打开这片土地文化密码的金钥匙。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定西,在那些鲜活的民俗风情中,感受陇中大地独有的魅力与温度。
社火:黄土高原上的狂欢
定西社火,是这片土地上最炽烈、最奔放的春节庆典。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一支支社火队穿梭于城乡街巷,以欢腾的表演唤醒沉寂的冬日。舞龙舞狮象征吉祥,高跷表演惊险夺目,旱船摇曳生姿,秧歌热闹欢腾,秦腔铿锵激越……演员们身着彩衣、面涂重彩,在锣鼓喧天中尽情舞动。围观者人潮涌动,欢呼与掌声如潮水般起伏,整座城市仿佛沉入一片欢腾的海洋。
定西社火不仅是一场民俗表演,更是一种深植于土地的精神仪式。它承载着人们辞旧岁、迎新春的期盼,传递着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朴素祈愿,展现出定西人顽强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底色。
花儿会:山野之间的天籁之音
岷县花儿会,是定西闪亮的民俗名片。“花儿”作为流行于西北地区的民歌形式,在岷县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格外动人的光彩。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四方歌手汇聚一堂,以歌寄情、以声传意。他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执彩扇或绢帕,用高亢婉转的歌声唱爱情、颂生活、咏家乡。
花儿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种情感与文化的交融。现场歌声如泉涌、舞姿如风吹麦浪,让人沉浸于岷县特有的民族风情之中,感受歌声背后深厚的人文积淀。
农耕祭祀:与天地对话的古老智慧
定西作为陇中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农事仪式,尤其在立春与中秋时节。开犁之前,农民以香火、五谷、牲畜敬献土地,唱诵祷词,祈求一年顺遂,这是定西人民的春耕祭;中秋前后,则以“打醮”等形式还愿,庆祝丰收,这是丰收祭;还有祈雨仪式,以临洮最为典型,场面庄严隆重,往往与社火、小曲等民俗展演结合,表达定西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这些仪式不仅是农事节律的节点,更是人与自然共生智慧的体现,折射出定西人尊重自然、顺应天时的传统观念。
定西的民俗,如同一部镌刻在黄土之中的史诗,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一种仍在呼吸的、活着的文化。它扎根于民间,传承于口耳之间,流淌在节庆之中,承载着这片土地的记忆、情感与身份。如今,这些古老的民俗并未随岁月褪色,反而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定西、理解定西、爱上定西。
如果你也渴望读懂陇中大地的文化密码,不妨走进定西——在这片质朴而深情的土地上,聆听那些穿越时空的民俗回音,感受那份真正属于黄土高原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