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省文旅系统锚定文化传承创新与惠民服务目标,通过政策筑基、活动惠民、资源下沉三大路径,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政策领航,夯实文化建设根基。坚持政策引领与规划落实双轮驱动。推动出台《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行动方案》《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项目清单,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权威解读。高效完成“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期末评估工作,有序启动“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投入1.24亿元专项资金,全力保障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持续免费开放。大力实施智慧图书馆与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投入1886万元,支持完成古籍数字化10.99万筒子叶;开展全民艺术直录播187场次、区域性群众文化活动4场;开发普及课程90门、建设数字资源30小时;培训基层文化人员1740人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多元发力,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艺与全民阅读双线发力,以多元活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成功承办“打起手鼓唱起歌”全国巡演(张掖)站活动,组织开展3442场春节主题活动。举办“百团汇演”“地方戏曲曲艺汇演”等特色活动35次。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全省开展各类群众艺术普及活动451项,1.6万余名文化工作者参与,惠及群众690万人次。以第五届“陇韵书香季”为引领,开展43场省级阅读推广示范活动,联动全省图书馆举办超1000场阅读推广,覆盖千万读者。
以文惠民,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质资源向农村、老区、民族地区倾斜。下拨2949万元支持58个已脱贫县开展5898场戏曲下乡演出;以白银靖远县全国春季“村晚”示范点为引擎,带动全省开展“四季村晚”“四季村歌”600场,服务群众超千万人次;实施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孵化300余名乡村网红,产出视频600余条;在甘南、临夏、天水等地开展5场“石榴杯”——陇原儿女心向党送文化下乡活动,赠送5万册电子图书,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欧阳尔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