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临夏州)

日期:2025-06-09 08:06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分享到:

为充分展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赋能文旅强省建设,赋彩经济社会发展,6月10日至11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将在平凉市崆峒区共同举办甘肃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将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科技赋能非遗保护等内容,展现非遗传承实践活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5月30日起,我们将逐一介绍甘肃省各市州非遗保护工作成果。

临夏州

2024年,临夏州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核心,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全州累计认定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省级非遗项目53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2人,州级非遗项目164项、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2人。非遗工坊1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累计投入保护经费957万元,2023年中央资金执行率100%。通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双赋能,非遗保护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核心举措与成果:

1.政策保障与传承体系优化。出台《非遗保护条例》等政策,构建四级名录体系。2024年获中央及省级资金109万元,新增州级、省级乡村名匠28人,省级乡村名师4人,形成“传承人+工坊+基地”产业链条。

2.创新传播与品牌打造。以“临夏花儿”“保安腰刀”等IP为核心,通过“非遗+文旅+电商”模式扩大影响力。2024年组织省级以上活动12场次,抖音、快手话题曝光量超500万次,砖雕文创产品获博览会“最佳创新奖”。

3.工坊经济助力乡村振兴。14家工坊年销售额达878万元,吸纳就业100余人。保安腰刀产业基地年产值突破300万元,砖雕产业园带动20个村发展配套产业,非遗技艺成为“指尖致富密码”。

下一步计划:

1.深化名录体系,培育新一批国家级、省级名录;

2.升级文创产品,强化非遗与现代设计融合;

3.扩容提质业,推进保安腰刀基地二期建设,力争2025年工坊销售额突破新高;

4.深化文旅融合,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及体验馆,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