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甘南州)

日期:2025-06-06 11:06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分享到:

为充分展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赋能文旅强省建设,赋彩经济社会发展,6月10日至11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将在平凉市崆峒区共同举办甘肃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将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科技赋能非遗保护等内容,展现非遗传承实践活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5月30日起,我们将逐一介绍甘肃省各市州非遗保护工作成果。

甘南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成果丰硕。截至目前,甘南州已构建起完善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拥有1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71项省级非遗项目,州级非遗项目达267项,县级非遗项目有518项,非遗项目数量众多,形成老中青有序衔接的传承梯队,彰显了深厚文化底蕴。

甘南州在传承人的培养上同样成绩斐然,现有10位国家级、65位省级、342名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非遗传承注入活力。其中,甘南藏族唐卡、卓尼洮砚制作技艺、甘南藏医药3项传统工艺被列入国家振兴目录,14个省级非遗工坊落地生根。依托非遗工坊开展的“非遗工坊+”模式,如卓尼洮砚制作技艺工坊的体验活动,既有效保护了非遗项目,又带动当地就业,促进文旅融合,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收集整理藏族民俗文化资料,编纂《甘南历史文化丛书》40余册。同时,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过大年”“非遗购物节”等节日节点,组织丰富多样的非遗体验活动,推动洮砚雕刻技艺、甘南藏族唐卡、锅庄舞等非遗精品与教育、旅游深度融合。未来,甘南州将持续发力,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