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张掖市)

日期:2025-06-04 11:06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分享到:

为充分展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赋能文旅强省建设,赋彩经济社会发展,6月10日至11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将在平凉市崆峒区共同举办甘肃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将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科技赋能非遗保护等内容,展现非遗传承实践活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5月30日起,我们将逐一介绍甘肃省各市州非遗保护工作成果。

张掖市

如果说巍巍祁连、滔滔黑河孕育了张掖除海洋和岛礁以外所有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那么张掖这座彩虹城市的万般风情便体现在拥有千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张掖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33项,市级非遗项目151项,县区级非遗项目444项;共有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传承人73人、市级传承人394人、县级传承人744人。近年来,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项目保护与产业开发并重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张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累计投入2亿多元,建成省级非遗工坊15家,非遗保护中心5家,非遗博物馆、乡村记忆馆23家,重点传习所52家。成功申报裕固族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资料已报文化和旅游部。每年开展非遗手工技艺培训班300多期,培训劳动力近5000人次,引导工坊“线上”“线下”联合销售。新开发“跟着非遗游张掖”主题线路8大系列13条,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创新载体与加强交流并举

深入推进全市非遗资源普查,完善张掖文化云非遗资源数据库,2024年新认定全市第五批非遗项目28项。拍摄制作《张掖剪纸》《西茂的婚礼》等纪录片22部。常态化传承活动集传习、研讨、传播为一体,并结合“抖音”“快手”等平台拓宽传播途径,浏览点击量达1000多万人次。与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非遗里的张掖”专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张掖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受到央视《记住乡愁》《美丽乡村》栏目、《求是》杂志、人民网、国家公共文化云等40多个国家级、省级媒体关注,部分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已赴匈牙利、新西兰、荷兰等15个国家进行展示展演。

静态展示与活态传承并行

成功举办了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全省2023年“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启动仪式、全市2023年-2025年社火调演等,参与群众30多万人,点击量1300多万人次。每年开展非遗展示展演500多场次。在16所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裕固族服饰等18个项目引入课堂,开展展览展示展演、课堂教学200多场次,参与学生达7000多人;成立张掖市非遗(传统戏曲)传承示范基地,组建全市第一支传统少儿社火队。

滔滔黑河日夜奔流不息,今后,张掖将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使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