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展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赋能文旅强省建设,赋彩经济社会发展,6月10日至11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将在平凉市崆峒区共同举办甘肃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将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科技赋能非遗保护等内容,展现非遗传承实践活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今天起,我们将逐一介绍甘肃省各市州非遗保护工作成果。
天水市
天水,古称成纪,因“天一生水”而得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水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厚。以太昊伏羲祭典、秦安小曲、武山旋鼓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天水五千多年的历史洪流中,不断传承保护,源远流长。
近年来,在省文旅厅指导下,天水市委、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立、项目资金申报、传承人保护、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展演等一系列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非遗项目73项,市级非遗项目180项,县级非遗项目655项;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4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7人,市级非遗传承人540人,县级非遗传承人1309人;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家,市级非遗工坊21家,非遗传承示范基地11个,非遗特色村镇6个,非遗传习所70个,非遗企业63家,非遗陈列馆3个,乡村记忆馆20个,农耕记忆馆2个,秦安小曲文化交流中心1个。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