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陇南吧
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与山野为伴、清风为友
看“非遗”里的人间烟火
线路简介
从兰州出发到陇南两当,品尝两当蜜酥,欣赏国家级非遗“两当号子”;在康县阳坝吃“十大碗”,了解“男嫁女娶”的独特婚俗;在文县观看国家级非遗“池哥昼”和大型情景式演出《白马盛典》,与少数民族同胞一起跳火圈舞,体验“池哥昼”面具制作技艺;在武都观看国家级非遗“高山戏”,品尝由麻辣烫、烤鸡爪、羊肉串组合而成的“三件套”,亲身体验陇南多元文化。
两当号子
绿色是两当的基础色调,春夏交替之时绿意肆意蔓延。徜徉于山野间的两当号子婉转动听,仿佛是大自然的灵魂之歌。两当号子是当地民歌的独特种类,自古就有“陇南乐府”的称号,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西北民间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男嫁女娶
在康县南部流传着一种“男嫁女娶”的婚俗,与“倒插门”有所不同,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男到女家,更名入籍”,另一种是“二门俱开,两来两去”。“男嫁女娶”并非少数民族的习俗,而是当地汉族群众独特的习俗,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池哥昼
文县池哥昼俗称“鬼面子”或“跳曹盖”,是生活在白马山寨的少数民族生活中一种古老独特、原始古朴的群体祭祀舞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池哥昼面具舞由池哥、池姆和知玛组成,既原始古朴、粗犷豪放,又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和浓郁的娱乐色彩。
高山戏
高山戏是在武都当地民间说唱、歌舞表演、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中孕育、演变、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七百年左右的历史,1959年10月定名为高山戏,2008年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山戏是甘肃省独有的两大汉族特色剧种之一,演出程式绚丽多姿,服饰打扮风格鲜明,曲牌唱腔丰富多彩,舞台表演独具特色,被赞誉为“中国戏曲研究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