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的城关中学依旧灯火通明,志愿者张冰刚刚收工。“为应对激增客流,武都区协调城关中学、深圳中学开放宿舍资源,为游客提供安全规范的临时住宿保障。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游客登记入住、协助搬运行李,以及接送迷路游客返回住宿点。”张冰说,“5月2日晚,累计引导1345名游客入住。”
今年“五一”假期,武都区迎来旅游高峰,据统计,全区累计接待游客量较往年增长数倍。面对激增的客流,武都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统筹基层治理力量与社会公益资源,组织1200余名志愿者分布在交通枢纽、景区景点、商业街区等21个服务点位,以“暖心武都”品牌行动保障游客体验,用文明服务擦亮城市底色。
在兰海高速武都东出口的“交通护航岗”,志愿者们每天6点开始忙碌,身着“暖心武都”红马甲的他们为过往司乘提供路线咨询、热水供应和应急药品。志愿者马乐霞告诉记者:“很多游客第一次来武都,我们不仅给他们指路,还向他们介绍沿途的白龙江风光。”
日均超万人次的咨询服务中,志愿者们总结出“三分钟讲解法”——用最简短的语言将景区特色、餐饮住宿、天气提示等信息浓缩成游客最需要的攻略。
万象洞景区入口处,志愿者李辉正协助游客扫码购票,李辉的工作清单里包含检票引导、安全巡查、秩序维护等十余项内容。“洞内湿度大,我们安排了两名志愿者进行安全维护。”李辉说道。
而在万象街,非遗传承人带着游客体验羊皮扇鼓舞、剪纸技艺,志愿者则在一旁用普通话讲解民俗背后的历史典故。一位上海游客感慨:“原来山水之间藏着这么多文化密码。”此外,万象街的“暖心志愿者”每天还在街区的商铺进行巡查,他们既要劝导商家规范经营,又要帮游客寄存行李、推荐特色美食。
“您点的洋芋搅团配酸菜,是本地人最爱的吃法。”志愿者李浩边打包边提醒,“不过建议按需取餐,避免浪费。”在他们的努力下,商圈厨余垃圾量较平日减少,商户也主动参与“明厨亮灶”“文明标价”等行动,形成“生意红火”与“举止文明”的良性互动。
服务背后是文明的温度。武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构建了‘交通枢纽+景点食宿+公共服务’的志愿服务网络,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景点食宿介绍、路线指引、交通劝导等暖心服务,获得了游客的高度评价。”
在游客服务中心的留言簿上,这样的文字随处可见:“迷路时收到志愿者手绘的景点地图”“老人腿脚不便,志愿者全程搀扶游览”“离开时发现后备厢塞着本地特产和祝福卡”……
从高速路口的指引手势到非遗工坊的剪纸刀尖,武都志愿者用千余次弯腰服务、万余句暖心问候,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城市肌理。除此之外,这个“五一”,全市各主要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和城市地标处,处处可见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服务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放弃休假时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