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陇剧艺术的发源地庆阳,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多彩环州·乐游故城”美食文化周期间启幕。省陇剧院携《经典唱段演唱会》重返陇剧艺术诞生地,以“梅香故里 陇韵流芳”为主题,在陇东文化的根系深处奏响传承与创新的乐章。这场演出不仅以艺术盛宴点燃了陇东大地的春夜,更是“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的正式启幕,成为《甘肃省陇剧传承保护条例》落地实践的生动注脚。在陇剧诞生的土地上,艺术家们以舞台为纽带,用乡音唤醒文化记忆,让传承的薪火在根源之地燃得更旺。
经典荟萃 老中青共谱传承华章
演唱会在民族管弦乐《春到陇原》的演绎中磅礴开场。常小军、关好翀、李自存等红梅奖得主率先登场,以陇剧开山之作《枫洛池》选段重现经典,苍凉浑厚的唱腔瞬间将观众带入千年历史长河。原创陇剧《大河东流》《大禹治水》的选段紧随其后,赵丹、邵炳德以现代舞台语汇重塑历史传奇,唱词中流淌的“甘肃精神”引发共鸣。青年演员段宏娟、谭强、李歌、杨叶等演绎的《红灯记》《旌表记》《假婿乘龙》选段,则以青春气息诠释家国情怀,展现了陇剧新生代的力量。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窦凤霞、佟红梅、雷通霞等陇剧领军人物相继登台,《死水微澜》悲怆深沉、《宝玉哭灵》婉转缠绵、《石龙湾》慷慨激越,在她们极具张力的表演中直击人心。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与青年演员的同台辉映,恰是陇剧“传帮带”机制的鲜活实践。
跨界融合 传统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演出创新突破传统戏曲晚会形式,让器乐与声乐交相辉映。王章韬的陇胡协奏《陇东意象》以现代作曲技法重构民间音调,张保林的板胡独奏《秦腔牌子曲》彰显了陇东音乐与秦腔的血脉交融。秦腔《三滴血》《劈山救母》选段中,韦倩、王震的表演豪迈激昂,酣畅淋漓,传统戏曲与现代观众的情感联结在此刻清晰可感。
文化惠民 红色轻骑扎根基层土壤
作为“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首场演出,本场活动兼具艺术高度与惠民温度。当晚的演出在合唱《欢迎曲》中画上圆满句号,悠扬的旋律恰似陇剧艺术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台下,老戏迷与年轻观众并肩而立,掌声经久不息。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这场演出既让人感受到陇剧的独特魅力,更看到了传统艺术守正创新的蓬勃生机。一位老戏迷感慨:“六百年前道情皮影在这里生根,今天的陇剧又带着新气象回家了!”
据悉,“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将在“五一”期间深入庆阳市多个县区,将舞台搭进村镇社区,让陇剧艺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图 甘肃省陇剧院 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