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非遗里的年味丨太平鼓打得越响,生活就会越美满

日期:2025-02-12 17:02 来源:观澜新闻 字体: 分享到:

正月里的兰州,寒风裹挟着年味扑面而来。春节假期虽然已经收官,但年的氛围因一场场酣畅的社火表演还萦绕在每个人身边。

在皋兰县,太平鼓是每一支社火队里不可或缺的存在,那一阵阵浑厚的鼓声穿透云霄,这门传承600余年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正以雷霆之势敲响新春的序曲。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源于明代,是一种汉族原生态鼓舞,广泛流行于兰州市区及其附近的永登、皋兰、红古、榆中等地。太平鼓曾是戍边将士凯旋的庆典之音,后演化为民间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社火核心。直到现在,敲响太平鼓仍然是新春祈愿太平盛世必不可少的环节。

杨钦苗18岁起开始接触太平鼓,至今已有30多年。“春节期间,城市农村都少不了打太平鼓,毫不夸张地说太平鼓是名副其实的‘气氛担当’。”杨钦苗说。

“太平鼓不用木质鼓槌,而是用麻绳和皮条、布条拧成鼓鞭,击打的基本形式有蹲地式、骑马式、跳跃式、托举式、翻身式,打法分单鞭、双鞭两种。表演方式有行进式和场地式两种。传统的广场表演随着锣点变换打鼓动作,伴奏可以和动作配合,舞台表演则是音乐节奏。”春节前夕,杨钦苗和兰州太平鼓保护实践基地的老师们来到各村镇,给这里的年轻人教授太平鼓,将传统打法和如今的改良打法对比了一番。

随着30面太平鼓呈雁阵排开,鼓手们以槌击鼓,以鞭策鼓,时而如细雨叩窗,时而如惊涛拍岸。鼓手们身负10余斤重鼓,腾挪跳跃如战场冲杀,汗水浸透红衣,在零度以下的气温中蒸腾起白雾。围观群众随鼓点喝彩,年纪小的孩子们一边看一边比划。

“鼓点要齐,步伐要稳,眼神要狠!老祖宗的东西,一招一式都不能丢。”在指挥20余名青年鼓手排练“鹞子翻身”“万马奔腾”等经典阵法时,杨钦苗的神情非常严肃。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能够参加这次的太平鼓表演我非常开心,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像我一样参与进来,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济南大学大四学生魏瑄说。“以前都说女孩打不了太平鼓,现在有为我们女孩专门设计的轻便型太平鼓,让我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女鼓手王雪抹去额角的汗珠说。

截至目前,兰州太平鼓教育保护实践基地有县、市、省和国家级传承人15人。“太平鼓打得越响,人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满,越来越幸福。”杨钦苗笑着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娜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