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壁画的绚丽多彩到长城的巍峨壮观,从黄河的汹涌澎湃到丝绸之路上驼铃的悠扬回响,甘肃,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每一页都镌刻着中华文明的辉煌与沧桑。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赓续红色血脉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足迹与红色记忆。
甘肃省已建成A级红色旅游景区14处,有10个系列16个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擘画宏伟蓝图
到2025年,将建成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将建设“河西汉塞”“明代雄关”“陇右屏障”等3个核心展示园,建设“居延古道”等3个风景道示范段及8个特色展示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一条长征文化主题线和北上胜利会师、奔赴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主题的两大长征文化片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干流文化旅游带以及大夏河、湟水、洮河、渭河、泾河五大支流文化廊道。同时,要加强“甘肃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建设,支撑“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发展。
守护石窟瑰宝
翻开甘肃厚重的文化史册,最为壮观且奇特的莫过于遍布陇原大地的石窟群。
2017年1月17日,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庆阳北石窟寺6处石窟全部纳入敦煌研究院管理,正式开启“一院六地”的“敦煌模式”。
在近十年内,敦煌研究院累计完成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6处石窟本体保护修缮、崖体加固治理、环境整治提升、文物数字化、消防安全建设等130余项工程,使6处石窟文物的保护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焕发文旅生机
今年初,天水刮起了一股最炫麻辣烫风,吹热了甘肃文旅的热辣滚烫,更将甘肃文旅的热辣与活力推向了新的高度。2024年“天水麻辣烫”全网点击浏览量破500亿大关。
敦煌以一场前所未有的“万人星空演唱会”,将西北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音乐文化相融合,更是将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文化魅力推向了新的高潮。2024年10月12日,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400万。
从2015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不断研发各类文创产品,以铜奔马为原型的文创IP也频频火出圈。在这里,艺术不再遥不可及,文物与文创、古代与现代仅一步之遥。甘肃省博物馆2024年上半年共接待观众11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2024年1月至10月,全省共接待游客4.1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70亿元。
这一次
让我们走进甘肃的
万里豪情
千尺柔肠
以历史为韵脚
似水绵长
编织成中华文化的独特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