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石料产自甘南州卓尼县洮砚镇,自唐代起便因碧绿如蓝、雅丽珍奇成为皇室文豪、富商巨贾的珍藏。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个传承1300多年的古老艺术形式在卓尼县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卓尼县卢保胜洮砚工作室,红军砚、菊花砚、明月寄思砚、龙砚等洮砚摆满了展柜,一个个大大小小雕刻精美的洮砚造型独特,图案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人物山石、花鸟鱼虫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精妙绝伦,体会非遗文化之魅、韵味之浓,让非遗更加焕发迷人的光彩。
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洮砚的材质为洮河绿石,主要产自卓尼县洮砚镇喇嘛崖、水泉湾及洮河沿岸一带。以其优良的品质、特征、色泽、地位、收藏价值以及使用价值,被尊为文房四宝中的瑰宝。
据卓尼县洮砚开发协会会长卢保胜介绍,洮砚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和艺术品。在洮砚上,艺人们巧妙地融入了自然风光、文物珍品和历史传说等元素,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这些元素生动地呈现在砚面上,使得洮砚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卓尼县洮砚开发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洮砚成果展示、研讨会和培训班等,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类非遗培训和大型的文化艺术博览会,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技艺,我们在传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也让洮砚文化产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卢保胜自幼受到洮砚文化的熏陶,十几岁时便跟着家人学习选料、拓坯、雕刻、打磨、抛光等制砚技艺,如今已经制砚30多年。身为一名惜石又爱石的制砚艺人,他从选料到制作,每一道工序都用心琢磨,每拿到一块毛料,他不急于下刀,而是先仔细观察它的形状、色泽、纹路,真正将天然美石与制砚技艺巧妙融合,制作出独特且不可复制的洮砚作品。
同时,卢保胜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洮砚制作人才,他开设制砚技艺培训班,亲自授课,传授洮砚制作的技艺和经验,其中一些不乏年轻有为的制砚新星脱颖而出,为洮砚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洮砚传承学员卢键强说:“我是洮砚的传承人,从19岁开始跟随父亲雕刻洮砚到现在,在这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讨不足之处,在以后的过程中要努力学习,也希望广大爱好者多为洮砚做宣传,也让我们洮砚的年轻人们融入到这个圈子里,把洮砚发展的下去,做强做大。”
据了解,在卓尼县,仅砚石原产地洮砚镇就有2000多人从事洮砚加工和销售,洮砚产业已然成为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家庭收入的支柱产业。卓尼县还打造了洮砚文化商业街,这是一条集中展示当地洮砚文化的特色街区。目前,洮砚文化商业街已入驻洮砚大师、传承人、企业26家,实现了洮砚文化产品的研、学、产、销等对接。
来自河南的游客徐亚伟说,“卓尼县这里刚好有个展销会,就借此机会到洮砚馆来看看,这个洮砚做的特别精美,石质材料也好,想带几件回家作为纪念。”
2008年6月,洮砚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非遗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洮砚文化,感受传统与创新的交融,见证非遗的新生与传承。(扎西东珠 王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