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承文化使命 谱改革新篇——金昌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综述

日期:2024-12-05 09:12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底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领导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金昌市聚焦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署要求,大力促进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供给机制,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增强,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文化惠民成果日益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翻开金昌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绩单:文旅产业迸发强劲动能、鼎力添彩经济社会发展;惠民服务直达基层一线、不断满足群众美好期待;媒体融合加快蝶变演进、广泛凝聚主流奋进能量……处处彰显着文化繁荣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产业赋能 文旅跨界释放新动能

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文旅产品、更优的旅行环境、更好的旅游服务?如何更好满足广大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融合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更是大有作为的“特色卷”。

文化是魂,旅游是体。金昌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规划体系建设上一体改革攻坚突破,持续放大文旅融合综合效应。先后编制金昌市《旅游总体发展规划(2005-2020)》《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金昌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10余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相继出台《金昌市“引客入金”奖励补贴办法》《金昌市文化娱乐类企业规下转规上和规上企业奖励补贴办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金昌市支持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着力推动文化旅游品牌创建、业态培育,支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成立“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管委会和金昌市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永昌县骊靬文化旅游投资公司等投资主体,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旅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A级旅游景区11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4家,2A级旅游景区4家。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和“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城市,金昌为打造河西走廊上重要的旅游枢纽,推出30多条旅游线路。其中,11条入选全国、全省及河西走廊精品旅游线路,2条入选全省“户外运动旅游”30条精品线路,1条入选全国10条精品冰雪旅游线路。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火星生活周、“千车万人·火星穿越”“逐梦镍都 金昌诗会”、花海旅游夜市、啤酒音乐节、火星露营狂欢节等一批文化旅游消费新亮点串珠成线、连线成片,让旅游“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市场“火”起来。

区域协同、开放发展,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金昌市充分发挥“三省五地”“四省十二城”“河西五市旅游联盟”“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平台作用,深化甘青蒙等区域旅游联盟战略合作,积极建立交流合作新渠道,与周边地市共同策划打造品质高、吸引力强的旅游线路,搭建文化旅游和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为甘肃省开展跨省市旅游联盟合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服务提质 公共文化延伸新场景

近年来,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面对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由“够不够”向“好不好”逐渐转变,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拓展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进一步让优质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不断涌现,以更多更好精神食粮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金昌坚持文化润泽民生、文化培根铸魂、文化引领发展,依托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拓展新型公共阅读新空间、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时空”网络,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文化服务。金昌以综合文化站、基层文化服务站、流动图书站、学校图书室为“点”,以市级图书馆中心馆、县级总馆、乡镇分馆、基层服务点为“线”,以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及“乡村飞阅”数字化服务为“面”,突破传统的总分馆制模式,通过“点线面”共建共享、通借通还,促进图书文献最大限度流通,提高利用率,实现人人皆读、处处能读、时时可读。

场馆是文化的“容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载体。金昌市在已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图书馆总馆服务能力,将原市图书馆少儿阅览室扩建为少儿图书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内设阅览席位300余个,馆藏纸质图书9万余册,配备瀑布流电子阅览设备、水墨屏阅读机等数字化设备。

看得见一城魅力、闻得见满城书香。近年来,金昌市持续深化“书香金昌”建设,建设集图书借阅、自习服务于一体,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的“城市书房”,弥补了图书馆服务半径小,开馆时间限制的不足。为了让“图书馆”开在群众家门口、“书架”摆在老百姓身边,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金昌市挖掘景区、街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与社会力量合作,在人流密集的车站、酒店、银行、公共服务大厅建设嵌入式文化空间“悦读驿站”,打造了多元文化服务空间。

基层分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昌围绕提升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水平,将基层分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协同推进,在乡镇文化站设立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立流动文化站、流动图书站,提供图书借阅、文化培训等文化服务。并通过实施“乡村飞阅”计划,统筹市县区近90万元建设资金,在乡镇(街道)村社建设数字文化服务站点23个,配备数字文化设施,让农村群众“一机在手”尽享文化盛宴。

为改变“设施孤岛”现状,实现文化资源下移、服务下移,金昌市文化馆探索“井格型”建设模式,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百姓大舞台”专场演出、“舞动金昌”广场舞大赛、“金昌歌手唱金昌”“美术大讲堂”等活动。市县图书馆总馆联合基层分馆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激发群众阅读热情,让爱读书、读好书成为金昌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金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蹄疾步稳、硕果累累。

时代问卷、精彩作答,展望未来,金昌将以高度自觉的文化担当,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让全市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让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更加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