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工作交流会在四川省彭州市成功举行。此次会议展示了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的成长与成就,并着重强调了青年力量在非遗传承中的关键作用,首批受到扶持的18名青年传承人作了汇报发言,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受邀进行专家评议。
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启动以来,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积极参与计划的组织实施,推荐并支持了多位青年传承人,特别是在传统工艺、传统表演等领域,推动甘肃省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创新。此次,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推荐的洮砚制作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江平作为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的受益人之一,积极参与了本次交流会,并分享了在技艺传承、社会责任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就。
李江平是甘肃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洮砚制作技艺的甘南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家族长辈学习洮砚技艺,一直致力于洮砚制作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并通过“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进一步推动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积极参与并推动李江平在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中的入选,通过精准推荐和持续支持,帮助其在国内外多项大赛中获得了金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并成功申请了3项专利。李江平的成功不仅展示了甘肃省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突出成绩,也为更多甘肃青年传承人树立了榜样。
除了对青年传承人的扶持,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还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助力当地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在李江平的带动下,甘肃省的非遗技艺,尤其是洮砚制作技艺,已经成为推动甘南地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李江平通过多次公益讲座和技术培训,帮助甘肃省多个地区的手艺人提升技艺,并推动了当地非遗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显著增加了乡村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
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积极发挥省级平台作用,在推动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项目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本次交流会的一个环节,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刘卫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原广东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张梅对20位青年传承人的讲话分别作专家评议。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在非遗传承和创新工作中的持续努力取得了有效成果,进一步推动了甘肃省非遗项目的社会化保护和市场化进程,也为甘肃省在全国非遗保护领域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同。
本次交流会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和彭州市人民政府还联合主办了“激情彭州·龙兴龘龘——彭州非遗音乐大集”,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推荐的多项甘肃特色非遗项目也在大集现场进行展示,包括甘南藏族民歌、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庆阳唢呐艺术、庆阳香包绣制和庆阳粉条制作技艺等,来自甘南州的唐格尔乐队、酒泉市的叶尔泰和帕丽达组合等一批甘肃优秀青年传承人的精彩演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驻足观看,极大丰富了活动内容。甘肃省的非遗项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仅让观众体验到了甘肃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展现了甘肃省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突出成绩,促进了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文化振兴、社会创新的深度融合。未来,将着力加强青年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推动更多甘肃省非遗项目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不断创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模式、新路径,为甘肃的文化振兴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文/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卢艺文 图/视频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问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