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文化中国行|时光的低语 文化的传承

日期:2024-11-07 17:11 来源:视听甘肃 字体:

以火为笔,以锤为墨,书写着坚韧与力量的篇章。

以木为纸,以心为刀,刻画出温婉与细腻的画卷。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那些散落在山川之间的传统村落,却像是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其中,手工业与民俗作为这些村落的灵魂,不仅承载着世代匠人的智慧与汗水,更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

手工业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往往反映了匠人的智慧和匠心。这些技艺通过世代相传,不断积累和丰富,不仅倾注了匠人们的心血和汗水,还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定西岷县,一种更为质朴、充满温度的传统工艺——打铁,在民间手工业园中悄然复兴。岷县老字号精品厨刀传承人李强的打铁房位于喧嚣的街道边缘,以一种近乎原始的姿态,静静地诉说着关于汗水、坚持与匠心的故事。

打铁房内,夹杂着铁锈与炭火味的独特气息。四周墙壁上挂着各式各样的铁器,每一件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与独特审美。门口正中央,一座巨大的铁砧静静地等待着即将来临的锤击,熊熊燃烧的炉火映照着工匠们坚毅的脸庞。从选材、加热、锻打到淬火、磨砺,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铁匠的眼力、手劲与判断力。

紧握铁锤,全身力量汇聚于双臂,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铁坯的变形与火花四溅。那火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不仅照亮了李强的脸庞,也照亮了他心中的某个角落,让我们对“匠心”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833”不仅仅是李强家商品的标签,更是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和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每一块牌子背后,都藏着一个或多个世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记录着技艺的精湛与传承的不易。

如果说打铁是“千锤百炼,磨砻淬励”。那么木工则是“精雕细琢,独具匠心”。在陇南文县,木匠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匠心,将木头雕琢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就像文县铁楼民族乡木匠闫正奎一样,在传承、创新中实现自我超越。

自1963年起,闫正奎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铁楼藏族乡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建造了超过100多套民族传统房屋,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记者找到闫正奎时,他正在家里干着木工活。他擅长将一块块普通的木头,通过锯、刨、凿、雕等复杂工序,变成一件件既实用又美观的家具和建筑构件。那些光彩夺目的“花”,是闫正奎努力奋斗、追求梦想的见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木头与技艺的结合,更是匠人情感与梦想的寄托。

在铁楼藏族乡,木匠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制。老一辈的木匠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这种传承方式不仅保证了技艺的纯正和连续性,还培养了木匠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师徒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共同的技艺追求,让木匠技艺在铁楼民族乡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尽管铁楼民族乡的木匠们坚守着传统的技艺和文化,但他们也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作品进行改进和创新。闫正奎尝试将传统木工技艺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创作出既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又兼具实用性的门楼,柱子和装饰品。给本村的农家乐做的柱子、装饰品,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年轻一代也纷纷外出务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当传统手工业面临困境之时,铁楼藏族乡却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结合世代相传的腌制与熏烤技艺,制作出风味独特的熏肉。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的直接传承,这里的熏肉制作更像是铁楼藏族乡对自然馈赠的一种独特诠释与创新。文县铁楼藏族乡强曲村村民余爱花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精心地熏、洗、切、煮熏肉,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味蕾,更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铁楼藏族乡,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自己的熏肉秘籍。选用上好的猪肉,再用盐、花椒、八角等天然调料腌制一到两日,让每一寸肉都充分吸收调料的精华。随后,村民就利用当地特有的木材,如松木、柏木等,在特制的熏房内缓缓燃烧,烟雾缭绕间,肉色渐深,香气四溢。这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变化的过程,更是时间与火候共同作用的奇迹。在这里,每一缕烟雾都承载着对美味的追求与生活的智慧。

煮熏肉,在铁楼人眼中,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一场家庭的聚会,一次情感的交流。一大块熏肉被放入大锅中,加入清水,再撒上一把自家种的野菜或是几片干香菇,火候调至适中,慢炖细煮。随着水温的升高,熏肉的香气逐渐弥漫开来,整个屋子都沉浸在一种温暖而诱人的氛围中。

当一盘盘金黄诱人、肥瘦相间的熏肉被精心摆放在长桌之上,整个村寨仿佛被点亮了一般,热闹非凡。但更令人动容的,是那随之而来的祝福歌声。

歌声悠扬,如山间清泉,又似林间风声,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客人的诚挚欢迎。这歌声,穿透了喧嚣,安静了人心,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静下心来聆听。

甘肃传统技艺传承人以匠心坚守传统,用创新续写辉煌。一锤一凿、一斧一锯,勾勒出传统文化的魅力画卷,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更是创新发展的践行者。未来,他们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来自民间手艺品的纯朴与美好。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