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联盟工作会议上,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等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负责人向文旅部科教司和“联盟”提出续修《中国戏曲志》和《中国曲艺志》的建议,受到了文旅部科教司的高度重视,得到全国艺术科学界的广泛认同。
1979年由原文化部牵头发起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十大集成志书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文化记录,被誉为中国民间文艺的万里长城。2009年10月,历时30年,共计298卷,总计4.5亿字的鸿篇巨制全部出版,其文化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毋庸赘述。以《中国戏曲志》为例,于1983年被列入国家“六五”跨“七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其编纂按统一的体例,以现行的省、市、自治区分卷的编纂形式,经过全国各地数千人16年的努力,在1999年大陆省卷本出版。此后《澳门卷》于2019年出版,《香港卷》《台湾卷》尚在编辑之中。《中国戏曲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各地、各民族戏曲历史和现实的大型丛书,是一项前无古人的重大戏曲研究标志性工程。全书30卷共3000万字,15000张彩色和黑白图片,囊括剧种394个,剧目5218个,演出场所1832处,戏曲文物古迹730处,报刊专著1584种以及4220位戏曲人物,记述了戏曲起源至1982年两千多年中华戏曲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极富民族特色、具有集大成性质的大型戏曲文献丛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能体现戏曲文献搜集、整理、研究成就与特色的一部标志性著作。
会议认为,续修两部志书是新时代赋予艺术科研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是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创新学术工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戏曲、曲艺的行业生态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期间宝贵的戏曲文献、戏曲研究、理论创新等工作亟待科学梳理、系统总结。两部志书的编修是全国艺术研究院(所)的奠基之业和立足之本,通过编撰工作,全国数千名文艺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参与进来并得到锻炼,成为戏曲、曲艺研究的主要力量。此外,十大志书的集成工作虽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有不足之处,尤其是戏曲、曲艺资料的数字化保护、运用等方面,缺失严重,水平不高。鉴于此,先行开展续修两部志书的工作是十分迫切和必要。
座谈会上,省级文化和旅游院(所)部分负责人就续修工作发表了意见建议,得到了“联盟”各成员单位的积极响应并形成广泛共识。下一步,该建议将正式提交至“联盟”理事委员会,各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将凝聚力量、积极筹备,助推续修工作早日开展,共担新时代文化工作新使命。(文/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于哲 图/山东省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