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陇剧保护传承条例》经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这一消息被广泛关注与热议,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了对陇剧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浓厚兴趣,并热切希望获得关于陇剧和秦腔的基本关联与区别。
网友们的好奇与期待,无疑是对我国丰富多彩戏曲文化的一种热爱与传承的体现。为了让广大网友及戏曲爱好者在欣赏戏曲之美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我们就陇剧与秦腔这两种戏曲艺术进行如下科普。
陇剧《大河东流》 演唱:赵丹
历史渊源
陇剧原名陇东道情,是以庆阳市环县一带陇东道情皮影戏为基础,吸收当地以板腔体与曲牌体结合为特征的民间音乐等艺术发展形成的唱腔抒情婉转、嘛簧浑厚悠长的戏曲剧种。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作为甘肃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被誉为“陇上奇葩”。
秦腔,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它起源于甘、陕一带的民间小调,古时甘肃、陕西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大禹治水》剧照
地域特色
陇剧的母体是甘肃省东部地区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陇东道情皮影戏,后逐渐融合了地方音乐、舞蹈、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兴剧种,主要流传于甘肃东部。其表演风格细腻真实,重视从生活出发,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动作吸收了部分皮影的侧身造型,舞台美术则借鉴皮影镂空、彩绘、装饰手法及旦角高髻燕尾头饰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道白以关中语系和陇东地区的方言为基础,唱词质朴生动,旋律悠扬婉转且不乏高亢激昂,极具地域特色。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秦腔则广泛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其表演风格粗犷豪放、激昂优美,旋律既急促又婉转,展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的坚韧与豪迈。
《枫洛池》剧照
艺术特点
在音乐唱腔上,陇剧的音乐结构相对复杂,是板腔与曲牌的结合体,既有悠扬的陇胡伴奏,又有独特的一唱众帮的“嘛簧”形式,悠长婉转,韵味浓厚,使得唱腔更加饱满丰富。在表演上,形成了侧身摇晃、地游子步等独特的表演身段。
秦腔,是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板路丰富,情感表达直接而强烈,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
《官鹅情歌》剧照
尽管陇剧与秦腔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区别,但二者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中国西北地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载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展现了黄土高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陇剧与秦腔将继续传承和创新,为世界文化宝库贡献更多的艺术瑰宝。(文/视频 甘肃省陇剧院 王海霞 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