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这幅文化的“长卷轴”上,陇南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西汉水畔,乞巧女儿虔诚祈福;白马山寨,池哥池姆以舞祛魅;米仓山上,高山戏曲久久回响……接下来,一起领略陇南多彩民俗吧!
线路推荐
宕昌(藏羌民俗)——武都(高山戏)——文县(白马池哥昼)——西和(乞巧节、西和麻纸)——两当(两当号子)
藏羌民俗
除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官鹅沟外,生活在宕昌藏羌人民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多彩的民间艺术也令人向往。其中祭祠、年俗、婚嫁、服饰、民居等别具一格,对众多观光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这里您可以穿着少数民族服饰打卡拍照,参观特色民居,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高山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山戏的表演程式一般有:“议事”“出灯”“过关”“圆庄”等,是甘肃省独有的两大特色剧种之一。演出程式的绚丽多姿,服饰打扮的风格鲜明,曲牌唱腔的丰富多彩,舞台表演的独具特色,因此被赞誉为“中国戏曲研究的活化石”。
白马池哥昼
走进文县白马人家,体验民俗文化。可口的腊排吃起来,铮铮的琵琶弹起来,热闹的火圈舞跳起来、古朴的池哥昼舞起来。“池哥昼”面具舞由池哥、池姆和知玛组成。“池哥昼”既原始古朴,粗狂豪放,又具有娱乐色彩,是集“舞、歌、乐”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乞巧民俗
西和乞巧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活动。由手襻(pàn)搭桥、迎巧、祭巧、唱巧等活动组成。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西和县未出嫁的女性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动。请您亲临现场感受这项传承千年的视听盛宴。
西和麻纸
西和麻纸素以纸色古朴、纸质柔韧(抗撕裂)、耐磨、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而闻名,适宜传统毛笔书写文书、传统书画装裱、裱褙糊垫、包装、各种纸活工艺制作等多种用途。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您可以在麻纸上书写、绘画,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两当号子
两当号子曲调优美高亢、音域宽广、节奏明快,犹如咆哮的江河,汹涌的林涛,抑扬顿挫有致,原始遗风犹存,是人们传递情感、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及美好愿望,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两当号子传习所”,每周由两当号子传承人给学生教学授课,培育“小小传承人”。(陇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