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非遗展演与文化艺术科研携手并进

日期:2024-07-02 14:07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分享到:

5月24日至6月30日,由省文旅厅主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省歌剧院等单位协力承办的2024“甘肃非遗大舞台”展演季——全省非遗进景区系列展演活动在省博物馆、金城关步行街等文旅场所连番上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场大规模展演是2024年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继天水“如意甘肃·多彩非遗”——2024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之后再次承办的文化盛事,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欣赏,还得到了文化艺术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参与。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非遗展演与文化艺术科研的深度结合,对推动文化艺术科研工作和传承发展非遗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此次展演共邀请到省内非遗项目30多项、传承人140余人次,兰州太平鼓、兰州狮舞、少数民族民歌舞蹈、乐器弹唱、秦腔表演和古彩戏法等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会中精彩亮相,展示了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参与展演的传承人表示,“传统艺术的传承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每一场演出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承诺。”“这些民俗、乐器、舞蹈,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表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参与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表演水平,也获得了与其他传承人交流的机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面对观众的掌声和赞美,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鼓舞,这也让我们对未来的传承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很多观众表示,露天展演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节日般的气氛,自由不受拘束,更加拉近了他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通过观看这些展演,孩子们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他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元化的非遗项目展示。

非遗展演不仅是文化艺术的展示平台,更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实验场。在非遗展演过程中,科研人员可以观察到非遗传承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和传承传统技艺,可以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从而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丰富研究视角。通过科研工作,又能够系统地记录、整理和分析非遗项目,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也为非遗展演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和表现形式,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回顾近年来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科研工作与非遗传承工作的结合,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多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一些非遗项目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得到了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科研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发掘和弘扬了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使其在当代社会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传播。这些成绩不仅展示了非遗与科研结合的巨大潜力,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新时代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非遗展演与文化艺术科研的结合,正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之路。此次非遗展演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非遗与文化艺术科研结合的又一重要成果。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非遗与科研结合的有效路径,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非遗展演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这条路上,我们将继续前行,谱写更多动人的文化篇章。(文/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李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