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文化博览局 > 工作动态 >

【理论研讨】突出办会特色,放大节会效应

日期:2024-07-01 15:07 来源:甘肃省文化博览局 字体: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以来,秉承“一带一路”倡议,弘扬丝绸之路精神,论坛凝聚智慧共识、会展凸显美美与共、演出荟萃文艺精品、旅游绽放丝路风采、商贸聚焦务实合作、创意创新激发产业动能,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明交流互鉴、开放合作共赢拓展了国际平台,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打开了国际窗口,为甘肃开放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社会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品牌聚合效应正在显现。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式会场 (4).jpg

突出“一带一路”,持续扩大文化外交成果。依托节会平台,借助敦煌文化资源,厚植人脉,广交丝路“朋友圈”。通过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旅游官员、驻华使节、国外友好城市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会议,发表演讲,安排会见会谈活动,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旅行商大会,丝绸之路旅游商品展、文物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论坛、丝绸之路经典文艺演出等,以对话协商、共建共享、交流互鉴、传颂经典等丰富的文化旅游交流活动,持续拓展合作空间,广泛开展文化交流与学术互动,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全力打造以敦煌为核心的“大敦煌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圈”,努力将敦煌文博会打造成“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新中心、丝路文化的新高地、文旅融合的新样板,推动文化外交走深走实。

外宾参观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展览展会:敦煌壁画古乐器复原展.jpg

突出市场拓展,持续提升节会经济带动效应。在节会举办中,注重邀请境内外旅行商、投资商、运营商参会。在服务客商和拓展文化旅游市场上下足功夫,持续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旅行商大会,发布丝绸之路旅游“十佳”系列信息、丝绸之路旅游大攻略及丝绸之路文旅大数据报告,开展文化旅游项目招商签约活动,着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着力把节会汇聚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等宝贵资源,转化为推动文旅产业、会展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全面推进市场化运作,提高社会参与度,积极吸纳更多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参会参展参演,进一步加大展览展会、文艺演出、会务服务企业运作比重,强化节会平台市场造血功能和产业聚集效应,以达到以节聚商、以会兴业的目的,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

2019年7月30日,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文艺演出暨“百、千、万”游“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启动仪式在甘南合作举行.jpg

突出富民惠民,持续推进节会成果转化落地。积极服务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势,通过举办“文旅繁荣丝路·美丽战胜贫困”主题论坛、“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民族文化旅游多元化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在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文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挖掘潜力,全面推动“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建设,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使文化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助力群众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构筑新支撑、探索新方案。同时,着力提升节会成果转化落地水平,完善跟踪推进机制,使节会期间高层达成的共识、提出的倡议,专家学者的观点论述、真知灼见等宝贵成果,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指导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突出产业发展,持续打造“双循环”互促格局。依托节会平台,全面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化旅游主题品牌,通过举办文创产品展、敦煌设计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等,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文旅产品创新打造,拓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模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丝路沿线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通过文博会这个平台活起来,推动甘肃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节会宣传推介中,搭建“一部手机游甘肃”等信息服务平台,统筹各类宣传资源,采取网络直播、专题推广、广告投放、优化搜索引擎关键词等灵活多样方式,着力提升甘肃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依托节会平台,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甘肃对外开放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机遇,培育外向型文旅产业群体,全面提升本土文旅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格局,聚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省文化博览局 董军奎 盛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