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甘肃:乡村旅游激活“沉寂”乡村

日期:2024-06-25 15:06 来源:新华财经 字体: 分享到:

曾经“沉寂”的甘肃乡村因乡村旅游热闹起来了,如今,逛乡村、游乡村已成为很多人出游的第一选择。2023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1.9亿元,成为甘肃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乡村旅游不仅为甘肃乡村带来了人气、财气,还带来了精神气,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陇南市康县的五福临门民宿

小民宿做成大文章

位于陇南市康县的五福临门民宿是甘肃培育的全国首批甲级民宿,在5月至10月的旅游旺季,民宿入住率能达到95%以上。2023年,民宿给所在村带来的分红、劳务收入、土特产销售等收入共计130余万元。

据该民宿经营者朱彦杰介绍,目前其民宿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住宿、餐饮、接待观摩学习等几个方面,2023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达12万人次,民宿的营业收入超过240万元。在五福临门民宿带动下,民宿所在的朱家沟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6年的4200多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16000元。

五福临门民宿的成功离不开甘肃对乡村旅游品牌的持续培育。位于祖国西北部的甘肃拥有壮丽的山脉、广阔的沙漠戈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对传统农业的依赖,许多乡村长期以来处于发展滞后状态。近些年来,甘肃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市场开发,使乡村旅游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桥梁。

甘肃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点,推进乡村特色旅游村镇、农家乐、精品民宿等品牌创建工程,建成一批乡村特色旅游村镇、农家乐、精品民宿,其中乡村民宿业已成为甘肃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截至目前,甘肃全省已成功创建国家等级旅游民宿29家,其中甲级民宿6家、乙级5家、丙级18家,纳入各地文旅部门统计范围的旅游民宿1137家,床位数2万多张,等级民宿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通道景观型、产业依托型、乡村休闲型、创意主导型等6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全省44个村、6个镇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数量居全国第7位。

甘南扎尕那村

推精品打造乡村旅游升级标杆

2023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共同起草下发了《关于统筹做好2023年乡村建设示范村和文旅振兴样板村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动乡村建设与文旅振兴相互融合,培育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和品牌。

在实际发展中,甘肃省坚持以品牌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全域一体推动全省乡村旅游样板村、精品县和聚集区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乡愁记忆本色、田园牧歌特色、民营民富亮色、人间烟火气色的西部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提升品牌形象,聚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标杆。

同时,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团队对2022年、2023年创建的13个乡村旅游示范县、14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开展评估验收和咨询指导服务,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创建质量和水平。2023年3月,甘肃在陇南市康县阳坝镇举办了2023年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发布暨陇上户外运动旅游启动仪式,发布了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并推出了30条春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产品,助力甘肃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如今,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甘肃文旅消费的热点,各类乡村旅游品牌不断涌现。2023年,甘肃有3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橙黄橘绿 乡村胜景”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有4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甘南扎尕那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乡村旅游的“甘南经验”被文化和旅游部向全国推广。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铺开专项培训

乡村旅游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为打造高品质乡村振兴“旅游版”,甘肃不断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集中办班的方式对全省乡村旅游带头人、管理人员、经营服务骨干人员进行系统培训,2023年全年举办培训班48期8600人次,提升群众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推进乡村旅游培训全覆盖。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甘肃注重典型示范,务求培训实效。在组织专家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进行集中授课的同时,组织培训人员就近实地考察,由专家对乡村旅游实践案例进行实地讲解,对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成功模式现场指导。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还组织编印了《甘肃乡村旅游实务与案例》《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实践》《乡村民宿经营管理与实务》《现代农家乐实务手册》等教材。与此同时,安排设置了《乡村旅游战略路径与政策解读》《乡村旅游运营与管理》等40门课程,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培训人员分层施教、分类施教,力求贴近乡村发展实际,符合基层群众需求,满足各类对象的培训需要。(文/新华财经记者 张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