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陇剧《大河东流》助力庆阳“香包节”的两场演出在庆阳大剧院圆满收官。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意犹未尽。很多观众都表达了“希望陇剧院多回来演演,多回娘家转转”的期望,也有部分观众已是第二次观看该剧,纷纷表示被陇剧优美的音乐、演员们深情饱满的演唱、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
庆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鱼自灵认为原创陇剧《大河东流》是他近年来看过的最为感动和深受鼓舞的剧目。它的创作、演出,心怀“国之大者”,把握时代大势和历史主动,深挖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厚植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满怀深情地艺术再现了“羊皮筏子赛军舰”的传奇故事。同时大胆创新的陇剧音乐表现形式、一唱众帮的“嘛簧”演唱、虚实结合的创意手法、极具地域特色的元素呈现,极大地增强了戏曲张力和震撼力,能动地打开了历史题材、本土题材戏剧创作的新局面、开拓了新空间,为新时期各文艺门类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典范本。
陇剧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王亨在演出结束后慨叹道:这是省陇剧院继陇剧《大禹治水》后推出的第二部原创大戏,新剧目的相继推出展示出了陇剧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尤其是这部戏出彩的音乐为剧目添色不少,首先对这部戏的成功上演表示热烈地祝贺,其次希望这部剧能走得更远,能继续为陇剧发声。
陇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刘治平评价这部剧目阵容强大,以小人物入手,展现了老百姓的抗日爱国情怀。同时他对该剧的编剧、导演、音乐、舞美、演出等方面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部剧情节紧凑、舞台二度创作精巧、舞美制作特色鲜明,尤其是音乐中传统陇剧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陇剧特色一唱众帮的“嘛簧”运用更完美的烘托了人物的情感、推动了故事发展,最终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筏客子形象。
陇东学院音乐学院赵志学教授看完后评价,这部剧剧本打磨到位,全剧情节设置合理且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高潮处戏剧冲突此起彼伏,低沉处人物对白情理感人。同时唱腔和音乐的艺术性高,主要人物唱腔与角色吻合度高,抒情处清雅动听,高亢处雄劲挺拔;伴奏将传统道情元素与新创成分巧妙衔接融合,音乐既觉耳熟能详又觉耳目一新;多声部“嘛簧”演唱特色鲜明,突出地体现了道情戏抒情唱腔优美动听之基因。
太平鼓声犹在耳畔,陇胡悠悠声声回荡,筏客子们齐心协力运输抗战物资的身影还在眼前,陇剧院将带着庆阳人民殷切的期望和嘱托,不断吸纳观众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对本剧进行提升打磨,整装出发,打造出更多更好的陇剧作品,讲好甘肃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文/图 甘肃省陇剧院 王海霞 南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