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丝路艺彩·文脉流长——2024年全省文化馆系统服务宣传周纪实

日期:2024-05-30 16:05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五月,最繁盛的季节,林木成荫,绿意盎然。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人民终身美育的桥梁和纽带角色。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全省各级文化馆以“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主题,加大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出198项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文学、摄影等艺术门类,形式囊括展演、培训、讲座、展览、比赛、欣赏、创作等多种类型,致力于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惠民演出精彩纷呈

为百姓搭建圆梦舞台,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群众乐享高质量文化生活,平凉市文化馆推出“民星大舞台”文化惠民演出,着力打造平凉本土文化品牌;陇南市宕昌县文化馆紧扣主题,广泛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服务,举办“百姓大舞台”群众文艺团队系列展演活动;天水市文化馆以群众打卡展演方式,借助天水麻辣烫爆火出圈,以天水方言、天水文化旅游宣传为背景,制作打卡点和才艺展示舞台,举办有奖才艺展示等活动;酒泉市瓜州县文化馆开展“诗意甘肃 情暖瓜州”百姓大舞台群众文艺展演活动;武威市凉州区文化馆组织开展“爱在凉州·‘艺’路同行”文艺展演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艺术、感受文化、享受生活的机会;金昌市文化馆“2024年戏曲进校园演出”走进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连续6年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兰州市城关区文化馆开展“戏韵金城”戏曲周活动,安宁区文化馆开展“以美育人·向美而生”文艺汇演。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倾情打造接地气、有温度的群众才艺展示平台。

公益培训百花齐放

甘肃省文化馆面向各年龄阶层,满足不同阶段的群众需求,联合校园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各艺术门类常态化培训班,让青少年参加免费艺术培训。声乐、钢琴、古典舞、戏曲身段表演、素描、书法等公益培训班开展得如火如荼,专业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服务水平,极大促进了全民艺术普及。甘南州文化馆开展锅庄舞公益培训班,针对藏族舞蹈文化、舞蹈风格、动作要领、基本体态、舞姿、音乐节奏的把握等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纠正指导;天水市文化馆邀请广大群众走进绘画、书法、声乐、舞蹈等培训教学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过程,让更多的群众喜爱上艺术,用艺术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艺术展览丰富多彩

庆阳市文化馆举办“景气和畅——张祥钊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展”,此次展览也是市县两级文化机构通力合作的成果。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传统书画艺术的精粹,激发公众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名家讲坛寓教于乐

平凉市文化馆邀请画家赵磊,带领书法绘画培训班师生在柳湖书院大成殿参观,评讲“灵山秀水 百里画廊”灵台县首届油画展作品。画展中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风格与主题,既有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充满想象力和创意的抽象主义作品,充分展示了油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非遗文化焕发活力

张掖市文化馆开展了河西宝卷线上线下传习、非遗技艺体验等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广大群众享受了一场别样的文化盛宴。平凉市崇信县、兰州市西固区开展2024年非遗进校园宣传展示展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多彩的非遗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高文化馆行业公众知晓度、参与度、美誉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品质,推进“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数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甘肃省文化馆出品《别来无恙》(带你走近交响乐)线上百姓舞台,同各行各业中热爱群众文化的参与者分享文化带来的快乐;甘肃省民歌大赛“作品展播”带来独特文化体验和视听享受,引发群众热议,彰显出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关注度。许多文化馆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线上课程、虚拟展览等数字化美育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用年轻、时尚、潮流的方式,满足更多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甘肃省各级文化馆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服务人次达330万,其中线下服务人次近89.4万,线上服务人次逾240.6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对“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甘肃省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圆满落幕,文化的种子已经播撒,期待它在每一个参与者心中开花结果,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让甘肃的文化之树四季常青,历久弥新。(文/甘肃省文化馆 庞娟 图/省内各级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