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文博日历丨叮!一份来自2000多年前的“购物清单”

日期:2024-03-13 15:0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字体: 分享到:

古人在丝路上都买什么?

又有哪些讲究?

今天,一起认识一封

来自2000多年前的“购物清单”

丝路来信!
内附2000多年前“购物清单”

1990年,敦煌悬泉置遗址内

出土了一封叫作《元致子方书》的信件

这封信由汉代一个叫“元”的人

写给好友“子方”

信件从敦煌的偏远地区而来

收件的地址悬泉置

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经济活动频繁

“元”是一位边塞的基层官吏

边塞物资匮乏

他想买点东西改善生活

于是写信给在悬泉置当差的“子方”

信件开头,他假装诉苦求安慰

“子方啊,我戍边好苦啊”

随后,拉出了自己的“购物清单”

涉及的品类有鞋、毛笔和响鞭

△《元致子方书》译文

这份“元”写给“子方”的帛书

共10行 319字

是目前发现字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

汉代私人信件实物

从这张“购物清单”中
看汉代人的精致生活

虽然边塞生活艰苦

但“元”的要求可不低

一:鞋
鞋长:27厘米约43码
在当时属于“特码鞋”
质地:牛皮
还得是如丝绢般柔软的牛皮
不仅如此,鞋底要足够厚、耐造

△悬泉置出土鞋

二:毛笔
数量:5
要求:质量上乘
预算:不设限(但必须是精品)

△悬泉置出土汉代笔

三:响鞭
数量:1
要求:声音~非~常~响亮
预算:必须正好200文
(因为是郭营尉给的)

如果说上面的产品

努努力还能在市面上买到

那接下来的要求就有点“刁钻”了

四:“手工定制”印章(替朋友求的)
数量:1
要求:“御史七分”,有龟钮

印文为“吕安之印”

最后,“元”还恳请“子方”

提供“上门服务”

代他拜访一个叫“次孺”的人

可见“元”是真没把“子方”当外人


要知道,丝帛在当时十分奢侈

能将帛书用来写信、求“代购”

说明“元”社会地位不低且经济宽裕

他对要买的几样东西都有一定要求

体现出“元”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虽然我们不知道

“子方”最后是否满足了“元”的要求

但这封掩埋于岁月黄沙中的帛书

让我们窥见汉代边塞丰富的人际往来

反映出悬泉置或周边地区繁荣的商贸活动

“跨国贸易”“快递站点”
古丝绸之路的繁荣 远超我们想象

在丝绸之路上

除了这种私人“订单”

还有不少跨国业务

1907年,一组“粟特文古信札”

在敦煌西北一座烽燧下被发现

△玉门关烽燧出土的古粟特文信札

研究发现这是当时

在甘肃和新疆的粟特(属伊朗人种)商人

写给同族的信

信札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经商活动

提到的商品包括麝香、樟脑、胡椒粉等

而1987年悬泉置的发掘

让我们得知西汉时期

中国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邮驿制度

这里出土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简牍

构成了2000年前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

历史并不沉重

一件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

让我们走进了古人的生活

这些蕴藏在简牍书帛中的烟火气

穿越时空,连接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