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CCTV-4)播出大型纪录片《长城之歌》。在第一集《奇迹》中,详细报道了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新添镇历史遗迹秦家堡杀王坡,讲述了杀王坡与战国秦长城西起首的历史渊源,展现了定西市临洮厚重的历史文化。
临洮县,古称狄道,位于甘肃省定西市西部,因境内有洮河而得名,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如今,在临洮秦长城遗址周边,来自两千多年以前的瓦砾残片依然清晰可见,正是它们构筑了“比铁还牢”的秦长城。
“秦筑长城比铁牢 蕃戎不敢过临洮”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秦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遗址之一。
战国中后期,秦国西北部与义渠为邻。据考证,公元前279—272年,秦国吞并义渠属地,但北部的其他游牧民族依然是秦国的威胁,于是秦昭襄王下令从陇西郡治狄道,也就是今天的临洮开始修筑长城,秦始皇时进行了整修加固。
秦长城在甘肃境内蜿蜒折行,以临洮为西起点,东至陇山,就是今天陇南的大部分地区,全长400多公里。
临洮,自古就是西北重镇、“陇口要冲”,文人墨客曾为它写下“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的诗句;相传,文成公主进藏也是取道临洮。
临洮县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明显,走向清晰。以新添镇的望儿咀为起点,全长42公里,保存较好的有14.3公里,大多都是黄土夯筑而成,沿线的烽燧,大部分修筑在山顶上。
长城沿线有很多瓦砾残片暴露,经过专家考证,这里出土的板瓦、筒瓦,尺寸、纹饰都是典型的战国瓦。
起点的“起点”:望儿咀的守望
望儿咀西望洮河,北临大碧河(洮河支流),洮河在台地下方河谷自南向北流过,在此处转向西北,形成“几”字形;望儿咀巧妙地利用了两条自然天险,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洮河两岸方圆数十公里尽收眼底,易守难攻。
在望儿咀旁边,有一个名叫“皇后沟”的地方,附近有三座墓冢,其中两座相传是秦始皇长子扶苏及其母之墓,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望儿咀”名称的由来,它是远望儿子从戎征战、盼望儿子凯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