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资讯 > 正文

甘肃省文化艺术档案馆调研马啣山秧歌艺术档案保护利用情况

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06日    来源: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1月5日,省文化艺术档案馆组成工作组,前往兰州市榆中县马坡乡中庄,专题调研省级非遗项目“马啣山原生态秧歌”艺术档案保护利用情况。工作组一行通过翻阅艺术档案资料,听取保护利用情况介绍,察看实物档案保护现状和演出道具制作、排练现场,深切感受到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文化的魅力,以及代表性传承人浓浓的乡土文化情怀。工作组对艺术档案资料保管利用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双方还就马啣山秧歌拍摄记录、代表性传承人口述访谈,以及为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项目制作一整套系统、完整、规范的艺术档案等事宜,充分交换了意见。

马啣山秧歌主要流传在甘肃兰州榆中马啣山一带,覆盖80多个村落、4万多人口。这种秧歌大约产生于宋代,主要以民间艺人口传心授和手抄唱本传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文化部门组织力量对散落在马啣山一带的山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共整理出各类山歌、酒歌、劳动歌曲、秧歌调120余首,通称“马啣山原生态秧歌”,2008年6月被列为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为保护马啣山秧歌艺术档案资料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但受经费、人员、技术手段等客观条件限制,保护利用现状令人担忧。

据介绍,当地计划于1月5日进行秧歌彩船制作、青毛狮子训练、花场子排练和后场排练;1月9日进行带妆彩排;1月24日(正月初三)正式演出,与周围乡村群众见面。

省文化艺术档案馆将加大工作力度,选派精干力量对此次秧歌彩排和正式演出进行全程拍摄记录,规范制作一整套系统、完整的艺术档案资料,在推动当地艺术档案保护利用工作的同时,丰富和充实馆藏艺术档案资源,弥补馆藏县乡级层面艺术档案资料的不足。下一步,省文化艺术档案馆还将积极争取支持,深化成果运用转化,以高质量的艺术档案资料助力“马啣山原生态秧歌”冲刺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项目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