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甘肃文旅 >

“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发力

日期:2022-11-16 10:11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如何准确定位、深度挖掘、持续展现甘肃独特旅游魅力?近日,甘肃省文旅厅厅长陈卫中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题一:甘肃省旅游的主要特点、定位如何?

陈卫中:“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是甘肃旅游的主打品牌。“交响”最能揭示甘肃省1600多公里丝路文明交汇交融的内涵特质,表明丝路的开放性和国际性;“如意”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甘肃宛如一柄“玉如意”镶嵌在中华大地,是多民族融合交汇、和谐相处的共同家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文明交汇之地。“交响”“如意”,跨越时空,在甘肃互相碰撞、融合创新、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问题二:甘肃省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如何,已经形成了哪些较为知名的旅游品牌?

陈卫中:我们用“四老”概括甘肃旅游资源情况:一是老天爷赋予的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张掖丹霞、黄河石林、敦煌月牙泉等一批世界级的自然奇观驰名中外;二是老祖宗留下的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现有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嘉峪关关城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丝路文化、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佛教文化、敦煌文化等文化交融互鉴;三是老百姓创造的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全省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民俗民风独具魅力;四是老前辈传承的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甘肃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去甘肃旅游,敦煌是龙头,兰州是重头,天水是源头,甘南是彩头。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2处。旅游资源方面,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402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7家,星级饭店363家,旅行社926家,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3家,全国甲级民宿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8个。

问题三:甘肃省旅游如何破解地段狭长、交通不便的问题,开辟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陈卫中:正如你所说,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和文化旅游资源大省,虽然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因全省地理地形呈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分布,东西长达1655公里,地大物博、景区分散、点多线长,造成“旅长游短”,影响到甘肃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我们通过航旅融合,共同搭建空中丝绸之路快线。坚持把推进航旅融合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强与航空企业的密切合作,合力打造“航空+旅游”新产品,加快构筑“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政企合力打造“快进慢游、南来北往、寒来暑往”的空中丝绸之路快线。甘肃省文旅厅牵头联合张掖、庆阳、敦煌等地实施,与浙江长龙航空公司合作执飞的“兰州—张掖—敦煌、兰州—庆阳”旅游串飞航线于今年4月28日正式开通,全省重点旅游城市支线串飞从愿望变为现实。另一方面,我们通过铁旅融合,着力打造“环西部火车游”品牌。自2018年开行以来,随着政企联手、省际合作的持续发力,“环西部火车游”连接联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大环线,成为助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引客入流、品牌打造、效益增收、客发增量和服务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2018年至2021年,“环西部火车游”累计开行178列,组织游客15.6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37亿元。今年,甘肃省文旅厅与平凉市政府、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合作,开通运营“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品牌列车,从兰州出发至平凉每周往返运行一趟,有效发挥了“引客入平”、促进全省旅游市场持续回暖的积极作用。

问题四:甘肃如何持续提升旅游的全域态、满意度,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方式,吸引更多客源前来?

陈卫中:我们不断加快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全省文旅行业的应用,着力打造“一平台、一中心、三体系、三朵云”,加快推进甘肃文旅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建设,全力提升甘肃旅游满意度。

一是打造了“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全省文化旅游行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以“金牌导游、贴心管家、文化‘导师’、全能导购”为目标,实现了全省4A级和5A级旅游景区智能导游导览、线路查询、语音讲解、VR体验、分时预约等大量功能。平台已接入全省113家4A级及以上景区导游导览信息,实现了6843家酒店及家庭旅馆、814家农家乐、573条旅行线路、63家景区门票、9695名注册导游的在线预订预约。访问量已超过1350万次。

二是建成了文化旅游大数据采集分析体系,产业发展运行实现大数据监测。建成了省级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纵向贯通了市县旅游部门及景区、酒店、旅行社数据,实现了重点景区重点部位实时监控(视频)和立体管理,解决了重点景区“看不见、呼不应、连不上、管不住”的管理难题;横向对接了电信、交通、气象等13类数据,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使旅游住宿统计卡点由原来的6391家扩展到14782家,比例从43.24%提高到96%。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旅游信息融合处理与数据权属保护实验室落地兰州大学。

三是建立了文化旅游网络宣传推广机制,“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持续与10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网络平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持续开展多媒体融合宣传推介,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为补充、线上宣传与线下推广紧密结合。甘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之明显提高,被旅游指南《孤独星球》评选为2017亚洲十大最佳旅游地第一名,“2020中国国家旅游年度臻选自驾旅游目的地”等系列殊荣接踵而至。

问题五:“十四五”期间,甘肃旅游还将在哪些领域持续发力?

陈卫中:我们重点优化“龙头引领、枢纽联通、圈层集聚、带状拓展、周边联动”的发展布局,通过全产业融合、全要素配套、全时空统筹,着力构建“一个龙头、两大枢纽、四区集聚、四带拓展”的文旅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点上有精彩、线上有风景、片上有产品、面上有产业”的文化旅游强省生动局面。

“一个龙头”,就是以敦煌为龙头引领,借敦煌文化优势,把敦煌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使其成为甘肃文化旅游国际化著名品牌。

“两大枢纽”,就是“打造两大文化旅游国际枢纽站”,促进兰州成为中国西北文化旅游集散地和中国西部旅游大环线重要枢纽站,把敦煌建设成丝绸之路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

“四区集聚”,就是“建设四大文化旅游经济区”,以敦煌为核心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产业集聚区,辐射带动酒泉、嘉峪关等河西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以兰州为核心打造“中国黄河之都”都市文旅产业集聚区,辐射白银、定西、临夏、兰州新区文化旅游发展;以天水为核心打造“陇东南始祖文化旅游经济区”,辐射带动陇南、平凉、庆阳文化旅游发展;以临夏、甘南城镇群为依托,打造绚丽民族风特色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区。

“四带拓展”,就是以兰州为中心,贯通甘肃东西,联手沿线城市,联动乌鲁木齐和西安,打造以“交响丝路”为品牌IP的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旅游示范带,使之成为全省最具活力、最具辐射带动力的文化旅游经济带。纵贯全省南北,建设黄河干流沿线四市以“锦绣黄河”为品牌IP的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带,形成南接青海、北通银川的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经济带。立足甘肃遍布全省、绵延数千公里、持续两千年的秦、汉、明三个朝代的长城文化遗产及其关联性遗产、文化和自然景观,打造以“壮美长城”为品牌IP的长城文化旅游示范带。向南向东,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培育“南梁精神红色记忆之旅”等红色品牌,打造以“追梦长征”为品牌IP的红色文化旅游带。

我们确定文化旅游康养综合收入年平均增长15%,到2025年,全省文化旅游康养综合收入将达到780亿元以上。创新开发10个文化旅游康养小镇、开发建设300个左右文化旅游康养项目、引导培育50个以上文化旅游康养业态、扶持培育畅销文化旅游康养商品200种以上,全省培育各类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链骨干企业100家以上;培育50家文化旅游商品研发、销售骨干企业,各市州扶持发展10种以上畅销文化旅游商品,全省文化旅游商品达到2000种以上,稳步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能力和水平;孵化培育1到2家数字文化领军企业,扶持打造1至5个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建设50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旅游业发展方面,着力推动19个大景区提质增效,充分释放“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运营活力,新创建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2020年国内旅游2.13亿人次,总收入1455亿元基础上,到2025年,实现人数突破5亿人次,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力争两项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增长25%以上,超过2亿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长30%以上。

甘肃省委、省政府还成立了省文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从2018年起,全省旅游产业基金持续增加,市县政府加大文旅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综合运用项目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促进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我们围绕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牢固树立事业靠产业、产业靠企业、企业靠项目的观念,不断提升投融资水平。健全文化旅游财政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确保政府投入力度。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投融资促进计划,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加大项目投资;加强招商引资,建立完善的合作服务体系,引进战略投资企业、知名品牌企业及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出台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优化招商环境,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旅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转型升级。(文/新华财经记者 何丰伦 张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