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甘肃文旅 >

《敦煌莫高窟艺术》:沙里玫瑰,风中胡杨

日期:2022-11-01 05:11 来源:中国妇女报 字体:

常书鸿(左)与女儿常沙娜

近日,“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的著作《敦煌莫高窟艺术》出版。全书详略得当地对敦煌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朝代的概括和总结。敦煌,既是艺术宝藏里的玫瑰,也是西北边塞努力生长的胡杨。读过此书,常觉古代艺术之繁盛,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里,是需要好好静下心来才能采撷到的芬芳。

——————

敦煌,总是会引起人们浪漫的遐想。近日,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先生的著作《敦煌莫高窟艺术》(常书鸿先生女儿常沙娜主编)出版。本书以平实理性的文笔,从各个角度描绘并讲述了敦煌莫高窟艺术。那是比沙砾中掩埋的黄金更有意义的晨间之梦,那是比必然改变的山脉江河更为璀璨的人文奇迹。

分朝代概括敦煌艺术特点

全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其一是艺术的,其二是历史的,两者亦如包藏在绿洲的鲜花和风沙中不败的杨树,相互映照构建出风沙中瑰丽的全景。其中详略得当地对敦煌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朝代的概括和总结。

北魏六朝时佛教绘画艺术的传入产生了大量的经变(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佛教故事)犍陀罗风格和“曹衣出水”的贴身设计,突出紧致纤细柔软的形体。零散的苦难形象,充满佛力和佛性。在这个时期思想上则是直接效仿了印度佛教歌颂自我牺牲,充满救苦救难的思想。这个时期在书中着重提及,是莫高窟千年艺术的开端。

隋朝时虽然仍以佛教故事为主心骨,但已开始发挥净土思想,内容和主题发生转变,绘画中的形体更加壮实丰厚,为唐代即将到来的艺术高峰做了过渡准备。

唐朝按艺术风格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比起之前更加偏向写实的风格,色彩与线条达到顶峰(此处的写实不是靠近客观,而是“中得心源”),在形体上有着更加圆润肉感的线条,楼台结构更加合理精致。此时一改先前无谓的“舍身”思想,转变为寄托在下一世,由绝对的消极转变为了比较积极。在艺术创作上,因为冲破了表现手法和思想思维的桎梏,再加上政治经济的影响,盛唐时期的作品达到了历史顶峰,极大地拓展了莫高窟艺术的上限。

而到了宋元时期,莫高窟的作品则开始衰退,多为装饰而用,自然主义盛行,缺少生气。

《敦煌莫高窟艺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多姿多彩的艺术画卷。过往华美珍贵的绘画艺术在墙壁上留下了史诗的流传,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更是昭示着这份艺术经历了多么漫长的历史。树枝会被风沙抽取枝条的新叶,而敦煌莫高窟艺术依然盛放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上,用古往今来的东西浇灌出了这朵绝世之花。书中记载的各个艺术特点,正是这些滋养的泉水,在花瓣上留下的古朴湿痕。

文化的本土化改造与融合

更为重要的是,全书展现了敦煌莫高窟艺术在历史上的意义。艺术作品上有着岁月的痕迹,这些痕迹与历史是相互观照的。敦煌艺术——乃至中国古代艺术,都不只是单纯的借鉴和模仿。

敦煌莫高窟艺术,并不是完全的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改造让中国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汉灵帝在胡服盛行的年代依然坚决地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内容和格式上,救苦救难的零碎的标榜对象转变为统一的以如来佛为首的善行模拟。随着朝代的更迭,供养人画像的占比逐渐增加,劳动人民在创作时在角落里留下了富有想象力和生活情趣的图案。在绘画技法上推陈出新,创作更为合理。中唐的作品从群像描绘更加接近主题描写,由多个对象的群体演绎成了针对某个具体的对象的描绘,更加隐喻了思想变迁所昭示的历史时代变迁。

敦煌艺术虽然最初是作为宣传佛教的工具而诞生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留存了劳动人民所寄托的美好愿望和当时的生活形态,留下了艺术瑰宝的同时,还体现了创作者们美好的品格和气节。可以说,敦煌文化的源流考证中所阐明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强大的文化融合力和吸收力的有力佐证。

除了上述内容,常书鸿先生也在书中着重提到了中华民族古代艺术的伟大创造,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线”的创造。不同于一般的绘画艺术,莫高窟石壁上的画是立体的,它们不同的凹凸在光线的移动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敦煌,既是艺术宝藏里的玫瑰,也是西北边塞努力生长的胡杨。读过此书,我常觉古代艺术之繁盛,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里,是需要好好静下心来才能采撷到的芬芳。

对艺术保护的拳拳之心

书中写到的一件小事,令我无比动容。当年常书鸿先生刚到莫高窟时首先处理的就是防沙治沙的行政工作。从鸣沙山流下来的细碎沙石犹如微型瀑布,即使它微小,日积月累起来也十分可怕。常书鸿先生在夜里绘画读书静思之时,屋檐边上甚至有细沙落下流过他的手掌。他随即感到惊愕和急切,因为这细小的黄沙犹如历史的巨轮,如果对莫高窟不加以保护,还会有更多的敦煌艺术造物被破坏殆尽。

如今的时代,莫高窟已经受到了长足的保护。如若当年的常书鸿先生没有思危之意和对艺术保护的拳拳之心,我们又怎能目睹那留存至今的艺术神话呢?忍受着生活的坎坷,依然坚持保护与宣扬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常书鸿先生是值得肯定的。个人与民族,都在风浪中展现了坚韧不拔的艺术品格和精神个性。

常书鸿先生站在时代与历史的前端如胡杨抵御侵蚀和破坏,让读者从客观陈述中窥得他的精神一隅。最后留给我们的,只剩那在金沙中永如玫瑰盛放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