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唐宋雕像馆”——木梯寺石窟群

日期:2022-03-10 10:03 来源: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体:

寺名来历:

木梯寺石窟群位于武山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马力镇杨坪村北柏林山上,石窟四周悬崖峭壁,仅有北侧一山门可入寺内。相传古时入寺无路可走,人们便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以攀梯入寺,石窟寺故名为“木梯寺”。

1e4f1e58602b49dcd5c940128a19309.jpg

“唐宋雕像馆”的由来:

“山水胜景入天梯,宗教仙境落凡尘”,位于龙川河与榜沙河交汇处的柏林山,山形奇特,茂林叠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极目远眺,石窟寺庙宛如颗颗明珠掩映在绿荫之中。寺内现存窟龛19个,殿堂四座,造像80余身,其中,以五、七、九窟为代表的大型窟龛更是为人称道,造像精美,雕饰多变,有着“唐宋雕像馆”的美誉。

200f44ee8b508a7840634e1c2e13460.jpg

精美的造像:

七号窟内,正壁主佛身旁的两身菩萨造像更是寺内宋代造像的经典之作,她们随意安坐于莲台之上,呈现出“交脚”和“翘脚”的游戏坐姿,仪态优美、端庄,又不失灵动,再加上造像艺术师采用湿衣法的造像手法,使其衣纹紧贴肌肤,衣薄如蝉翼,如出水中,给人感觉她们似是游戏人间的仙子,又如温婉可亲的农家妇人。

3e7b6ea3d3c0d98fb702cb063761e4d.jpg

不仅如此,九号窟右壁最内侧的菩萨造像也是格外引人注目,这身菩萨造像身形呈s形曲线,头部稍向前倾,面含笑意,小腹微微隆起,重心于左脚上,极富动感,似是领悟了佛法,正在细细品悟,嘴角不经意间上扬,让人情不自禁的沉浸在她神秘的微笑中。

木梯寺第五、第七、第九号窟菩萨造型表现出:这一时期的造像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世俗化和平民化的倾向,体现在造像发式、仪态及服饰上越来越贴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这对于我们研究这一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宗教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3a93798ddf90b2badf2245e8cb2b6c.jpg

栩栩如生的壁画:

除形态优美的造像外,在木梯寺石窟群中还保存有400多平米的壁画,壁画以十三号窟玉皇阁的壁画为代表,这是一座建于明崇祯六年的二层土木结构建筑,窟内还存有四身人物画像,运用的是明代的线描法来绘制人物,画像沥粉贴金,线条圆滑流畅、如云舒卷,刻画出的人物气度非凡、俊美动人。其出色的线描技法和准确的人物造型为研究明代壁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木梯寺石窟群在雕塑绘画及建筑艺术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对于我们研究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石窟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木梯寺石窟群还是唐蕃古道上,渭河上游重要的石窟遗迹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对研究我国石窟艺术和各民族文化交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陈小静)

追溯木梯越秦汉,

鲁班辈辈雕佛仙,

风光无限庐山逊,

凝是五岳聚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