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潜心十多年的迷恋与痴心,1988 年出生的张杰龙,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日后会成为被数十万粉丝同时围观的 " 独门秘籍 "。无论是活灵活现的各路菩萨,还是气势恢宏的 " 极乐世界万象图 ",或是萌态可爱的敦煌壁画 " 吉祥物 ",每一幅画作都引人入胜。
(受访者供图)
5 月下旬的一个午后,由中国新闻网发起的一场敦煌壁画科普直播,让近年来频频面对媒体闪光灯讲述敦煌壁画故事的张杰龙着实 " 紧张了一把 "。" 其实,这更像是一种后怕与兴奋并存的体验。" 他说,那半个多小时,既希望敦煌壁画艺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又担心因 " 一言不慎 " 而毁了大众所期。
(受访者供图)
被色彩斑斓的壁画吸引,长期 " 泡 " 在莫高窟
" 最早选择画敦煌壁画,是因为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 张杰龙说,小时候第一次到莫高窟参观,就被眼前色彩斑斓、灿烂辉煌的壁画深深吸引,看一个窟觉得好看,再看一个窟觉得更好看,当时也不懂,但看着它们,就忍不住想把这些美好的画面全都画下来,让其得到 " 永生 "。
后来,有机会跟着老师实地学习临摹壁画,张杰龙就经常 " 泡 " 在莫高窟,几天几夜,始终如痴如醉。
" 那些日子,好像把那些美丽神秘的壁画,都融入进了自己的血液里。" 在张杰龙看来,爱上敦煌壁画的同时,他也看到了敦煌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所面临的难题,他希望传承 " 敦煌的女儿 " 樊锦诗守护敦煌的初心,做一个莫高窟的守护人,通过现代传播技术,把敦煌文化传递到全世界。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与多年前微信签名 " 期待 " 的有所不同,近年张杰龙常被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 " 敦煌朝圣者 " 频繁 " 叨扰 "。作为土生土长的敦煌人,这份看起来的 " 烦忧 ",却被他视为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的最佳途径之一。
(受访者供图)
" 原汁原味 " 绘壁画,遵循古法守 " 敦煌 "
敦煌是灿烂的世界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 " 全世界最有价值的文化圣地 ",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这里古迹遍布,沙漠奇观神秘莫测。举世瞩目的敦煌壁画继承荟萃了传统绘画的线条和色彩艺术语言,是中国工笔画艺术的重要源头和艺术瑰宝。
据专家研究考证,敦煌壁画一千多年来颜色不变的主要原因是矿物色所绘制,其中部分石色即取自莫高窟旁边的三危山中。
(受访者供图)
为保证绘壁画的 " 原汁原味 ",张杰龙所用的很多颜料,都是距离敦煌市区 25 公里外的三危山上搜集采取。" 山特别陡,一不小心就会有滑落坠崖的危险,有些稀有石色需要再往山里走好几公里才能找得到,一整天下来也只能找到不多的石色,运气不好的时候,只能空手而归。" 他说。
尽管如此,为了使笔下的画作看上去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甚至接近敦煌石窟中的原始壁画模样,张杰龙对绘画颜料使用也极为 " 挑剔 "。在他看来," 非遗 " 是解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码,密码里有民族情感的寄托。即使是在一张画纸之上,也依然要注重传统壁画色彩的 " 原汁原味 "。
(冯志军 摄)
" 采回来的矿石先要研磨成粉末,然后进行反复调搅试色,最后才能为画作着色。" 张杰龙向记者表示,自己采集来的矿物颜料,画出来的菩萨是比较庄重的,并且长久不变色,这是国画色所达不到的,绘画全程也要遵循古人的画法,才会呈现出活灵活现的效果。
(冯志军 摄)
" 每一幅画作最难的是线条勾勒的打底阶段,一般要反复比对修改七八遍,有了和原始壁画中一模一样的感觉后,才可以在上面着色。" 张杰龙说," 开脸 " 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对神态的把握充满了挑战,如果稍有闪失开不好,一幅画作就可能前功尽弃,有时对一幅画作神态的拿捏把握,需要花费半年时间去思考琢磨。
(冯志军 摄)
" 云 " 端传播敦煌壁画,拉近古今距离
去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内地很多人选择长年 " 闭关 " 战 " 疫 "。尽管出不了门,但仍有不少对敦煌心向往之的文化爱好者,希望张杰龙能通过线上直播传授敦煌壁画临摹技艺。从此," 直播画壁画 " 成为他按时按点的必修课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开播了 30 多次网络直播。
(受访者供图)
" 主要讲的是敦煌壁画临摹所选用的绘画工具、勾线方法、设色方法和壁画背景的效果处理等内容。" 张杰龙说,通过线上直播,能切身感受到全国各地的敦煌爱好者们对敦煌文化的热爱,以后计划再多开播一些线上直播教学课程,让更多的人学习敦煌壁画绘画技艺和了解敦煌文化。
张杰龙表示,即使是在 " 疫 " 消云散的未来,朝圣敦煌之旅畅通无阻之时,他也会继续保留线上直播画壁画,让热爱敦煌的人隔着屏幕也能 " 沉迷其间 "。
来源丨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