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省文旅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把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突出招大引强,全力以赴创造良好环境和发展条件,更好助推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政策洼地,构筑产业高地。省文旅厅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精准有效的政策体系,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助推全省旅游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一是强化产业政策引领。研究出台了《加快恢复甘肃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若干措施》《关于大力促进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引客入甘”补贴实施办法》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制定《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倍增计划》,为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强化融资政策支撑。携手人民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企业,谋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文旅企业融资支持工作的通知》《关于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优选文旅普惠融资项目的通知》《关于助力文旅企业纾困做好文旅产业项目融资对接工作的通知》等融资政策及配套措施,为文旅企业疏通“金融血脉”,解决中小文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强化政策推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放管服”“不来即享”政策措施,在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平台推送有关政策信息140多条,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对政策“不知道”“找不到”等问题。
放大视野格局,突出招大引强。坚持事业靠产业、产业靠企业、企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的理念,秉持文化旅游的大格局大视野,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大力实施旅游投资引领行动,在跳出甘肃、发展甘肃的跨界跨区域联合中,成就大事业大产业。一是认真储备推介招商引资项目。认真征集储备全省文旅产业发展重点招商项目、文旅康养招商项目,及时向省招商办推荐重点招商项目,谋划编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册》,多渠道开展项目宣传推介,统筹开展招大引强工作,持续加强与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大型企业洽谈对接,向中国旅游集团重点推介了一批旅游饭店合作项目。二是全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文旅产业发展项目库。储备全省各市州文旅产业发展项目库项目476个,总投资2962.46亿元。今年1月至4月,全省各市州文旅产业发展项目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7958.91万元,与上月环比增长222.6%。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等重点项目和省列文旅重大项目建设正顺利推进实施。三是拓宽投资渠道。争取世行贷款2.6亿美元的9个文旅项目全面启动,酒泉丝绸之路文化中心率先开工;奥地利政府批准贷款2500万欧元合计约2亿元人民币,支持甘肃建设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积极争取将麦积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建设项目、临夏砖雕文化艺术产业园项目等12个项目获得文旅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6家单位融资贷款支持。四是加大“引客入甘”力度。与浙江长龙航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沟通合作,在浙江、江苏、湖北等地举办“畅游交响丝路·启航如意甘肃”文化旅游推介营销系列活动,签订22份战略合作协议,与鄂浙苏500多家文旅企业面对面洽谈、市场化对接,协调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新增航线,搭建空中丝绸之路,做大东西协作南来北往旅游圈。目前,“南京—延安—兰州”“杭州—恩施—兰州”两条航线分别于3月30日和4月12日执行。
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一是甘当“店小二”。省文旅厅牢固树立“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的服务理念,以“定了就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为文旅企业甘当“店小二”。把游客满意作为最大目标,放低身段卖力“吆喝”,甘心情愿当好“店小二”。二是痛打“蒋门神”。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以雷霆手段查处危害市场的“蒋门神”。全省一季度共检查文旅经营单位10474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2351人次,行政处罚32件。三是积极培育发展市场主体。谋划建立文化旅游企业基础信息库,编印了《甘肃省文化和旅游企业基本账》,共录入文旅企业5140家,其中文化企业1476家,旅游企业292家,文旅融合企业2207家,旅行社784家,星级饭店381家。认真谋划实施新型文化企业培育计划,扶持中小微文旅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发挥文旅企业俱乐部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旅游协会变更“文化旅游协会”工作,认真筹备换届大会和文旅企业家俱乐部年会。(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季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