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到文县开展非遗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项目调研

日期:2021-04-27 08:04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分享到:

355766194jpeg_副本.jpg

  2021年4月20日至24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一行4人赴陇南市文县进行非遗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琵琶弹唱、玉垒花灯戏等项目的调研。

  文县土琵琶弹唱是广大民众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的一种边弹琵琶边唱小曲的民间音乐活动,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其音乐结构短小精炼,多为五言或七言,唱词以爱情故事、民俗风情、劳动叙事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乐器除了琵琶外,还加入了二胡、三弦以及磁碟等,音乐元素丰富多元,旋律优美,可以自弹自唱,也可以群体弹唱,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1409630698_副本.jpg

  文县玉垒花灯戏是甘肃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玉垒乡一带群众中广泛流行,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最初在正月十五日演出,台前台后挂满花灯而得名,又因它最早出现在陇南市文县玉垒乡一带,又称“玉垒花灯”。花灯戏剧目取材广泛,多源于民间日常生活和爱情题材,也有不少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题材。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子,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唱腔高亢、委婉、明朗,既有陇南民歌的特点,又有很重的川味。它的唱法也比较独特,不像秦腔那样的板腔,而是以角色腔加各种感情腔,再加上表现特定戏剧动作的民歌小调共同组成了该剧种的唱腔形式。表演场地灵活不受限,地摊、舞台均可,表演团体多为民间班社。

  在文县期间,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在文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大力协助下,先后赴文县石鸡坝镇下坝村、哈兰村,铁楼乡铁楼村、阳尕山,玉垒乡冉家村和黄路村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

1884654712_副本.jpg

  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一行对文县铁楼乡白马人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业态,以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琵琶弹唱、玉垒花灯戏等省级非遗项目进行了系统的调研。通过实地调研、采访、座谈和观看艺人表演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文化发展历史及现状,特别是针对白马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土琵琶弹唱文化属性的界定和花灯戏的深入挖掘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流。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与文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人员、当地民间艺人一道,对文旅结合新背景下的文县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及目前在进一步传承、发展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达成了共识,希望在传承创新的同时,必须“原汁原味式”传承。

  通过此次调研,增进了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与当地民间艺人和文化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解决当地传统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智力支持,让大家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每个人保护传承传统民间文化的使命感、负重感、责任感。(文/图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师阳 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