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甘肃文旅 >

【文化视点】传统技艺演绎多彩文化

日期:2021-04-15 10:04 来源:甘肃日报 字体:

飞天迎宾

太空漫步

千年之恋——六人绸吊

顶技——荷花韵

千手软功

  于哲

  春雨满,秧新谷。

  4月2日晚,伴着绵绵细雨,甘肃演艺集团敦煌艺术团杂技团以一台精彩刺激的《多彩民族风》杂技魔术专场晚会,亮相“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百部百场文艺展演。

  “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百部百场文艺展演暨省直九大文艺院团巡礼惠民演出,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甘肃演艺集团、兰州大剧院协办,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用精品舞台力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多彩民族风》杂技魔术专场晚会以陇原文化元素为主题思路,将杂技与魔术巧妙结合。晚会中奇、难、险、美的杂技技巧紧扣观众的心弦,神秘幻境的魔术激发观众强烈的好奇心,令人捧腹的滑稽表演活跃现场气氛,构思精巧的段落式表演、美轮美奂的舞台设计、精湛绝伦的表演技艺,引得了阵阵掌声。

  作为一种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杂技如今已经走进多元化剧场,从演出形式到节目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技巧、节目编排,与歌舞、戏剧等姊妹艺术融为一体来讲述故事的杂技剧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多彩民族风》杂技魔术专场晚会在表演模式上回归杂技本真,将一个个杂技单项和魔术的魔幻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了晚会情节与内容,短小精炼又突出主题。

  曾入围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决赛、获第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艺术节优秀节目奖、展示顶坛技艺的《彩陶情》,其文化背景是甘肃历史悠久的彩陶文化。

  《彩陶情》以丰富多彩的强烈动感姿态,融合中国传统杂技的高难度技巧,展现了甘肃彩陶文化中先民日常烧制彩陶时欢快的场景,也展现了炎黄子孙生产的智慧与生活的情趣。在家庭烧制彩陶间隙,父母与孩子嬉闹玩耍的幸福场景,仿佛将观众带入了满是黄河泥土气息的时代。《彩陶情》中“父亲”手持陶罐,一顶一转,将传统顶坛技艺中“抛”“转”“滚”“传”“翻”“接”“举”等技巧与古典民族舞相融合,讲述着黄河岸边普通百姓的故事,弘扬着融合包容、顽强拼搏的黄河精神。

  传统杂技中的“顶技”传承有着独特的美韵。

  《顶技——荷花韵》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传统杂技之美,编创者巧妙地把杂技的技巧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融为一体,随着优美的音乐伴奏,演员手举着一朵朵莲花,通过“口叼”盛开的“莲花”,在“侧手翻”“后手翻”“单推”等高难技巧下寻找着平衡,给人以美的感受。

  《千年之恋——六人绸吊》演绎了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在唯美的音乐声中,身着不同时代服饰的演员,用绸带在空中曼舞,时而凄美惊险,时而温情动人,原来杂技艺术可以将爱情演绎得如此温暖绵长。

  《太空漫步》展现的是杂技的单杆技巧,属于单人力量型节目。演员通过扎实的基本功,结合道具旋转单杆,运用“腰”“腿”“顶”“跟头”等技巧动作,配合舞美效果犹如漫步于太空般自如轻盈。而看似轻松自如的侧杆行走,需要长期的体能训练,是杂技演员自身综合能力的展现。就像航天精神般,演员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锲而不舍的坚韧品质,勇于攀登的拼搏精神才能做得更好。

  《童趣——钻筒》让剧场里的小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节目打破传统的编排方式,讲述了儿童玩耍的情景,两个小演员运用直径仅40厘米的圆桶,展示“举桶”“倒钻”等技巧动作,通过柔韧和倒立,在桶中“穿梭自由”,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外,还有《四人滑稽》和《串场互动》,运用默剧的表现手法,通过夸张的表情、诙谐的肢体动作,一次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晚会的开场首秀《飞天迎宾》,创作灵感来自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员们在敦煌壁画背景上,通过威亚小技巧完成“翻”“转”等动作,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高空舞姿向观众展示了精美绝伦的翩翩风采。

  晚会的压轴节目《千手软功》,再现莫高窟的千手观音,视觉效果宏大、震撼。尤其是“拉叉顶”“四层元宝”“金字塔倒立”“三层趴花转”等造型,技巧、舞蹈、舞美视觉融为一体,精彩纷呈、让人难忘。

  “飞天迎宾”与“千手观音”交相呼应,整场演出突出陇原文化元素,展现杂技艺术魅力,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与感召力。可以说,这台晚会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彰显出源于深厚文化根脉和独特优势的文化自信。

  (文中图片为任磊拍摄)